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很多地方称其为“国学大师”是基于先生对于国学的学术成就和其人品而言。
"国学"是对中国学术的简称,"大师"系指人们对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者的 称呼"国学大师"则是指其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季羡林先生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曾经生前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称号。心胸坦荡,虚怀若谷的态度令人钦佩!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季羡林的研究领域8个方面: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代表)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
《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
《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
开拓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
佛教史研究 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国内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
吐火罗语研究
《〈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
《弥勒会见记》
《弥勒会见记》
《校注前言》
《糖史》》
--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罗摩衍那》
比较文学研究 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 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贡献
东方文化研究 《东方文化集成》 历时15年
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传世藏书》
丛书的总编纂
散文创作 《赋得永久的悔》
个人觉得离大师差距还是很大的。
不过个人标准不同,也未可知。另外不免有吹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