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学院简介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于2008年经院系调整后,由原来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原应用技术学院的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合并组建而成。为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多年专科办学基础上,2001年招收物理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本科专业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工学)本科专业学生。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四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856人,其中本科生535人,专科生321人。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该院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人。设置了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系。物理系负责物理学专业教学和全校大学物理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负责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学科建设;电子工程系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全校电子技术公共基础课教学,负责电路与系统学科建设;电气工程系负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电子工程技术(专科)、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教学;机械系负责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专业教学。
[编辑本段]教学条件
为了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该院成功实现了将“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与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培育了“知识就是力量,实验推动科学,技能决定生存”的文化理念;营造了师生、设备、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实验室文化氛围。近年来,通过“日元贷款项目”、“中央地方共建”和学校常规实验经费投入等使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180余万元,能够开设实验项目达400多个,实验室专职技术管理人员5人,很好的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目前已建成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编辑本段]教学科研
该院教师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2名教师获“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有6名教师成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研和结题的各级各类教改项目14项;市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8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近三年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中,有15人次获奖。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主持市、校级科研课题14项。2004-2009年,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3篇。公开出版教材、参考书3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编辑本段]学生培养
该院成立了以电子电器维修和设计与制作为主的电子电器协会、以物理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为主的物理协会、以营造人文氛围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原网络报社和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并进行社会实践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以赛促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重庆赛区一等奖,参加重庆市“校园之春”职业技能大赛,有一组获得一等奖,两组获得二等奖。
[编辑本段]学院发展
自1986-2009年,该院已为社会输送了近2700名各类合格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各区市县,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四川、湖北、广东、福建、海南、上海、浙江等15个省市工作。该院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企事业管理、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工作,他们中有优秀教师,有硕士、博士,有基层单位领导,有自主创业的企业家,许多人成了单位上的工作骨干。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怡情砺志,诚信博学,格物致知”的办学理念,全院师生有信心、有能力为渝西地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腾飞做出贡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