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语数外成绩+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一“3+3模式”,第一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第二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这有利于使高考更加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特长,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迈步。
2、在“3+3模式”中,分别实现了两大更加公平的考核模式,第一“两次机会”,就是实现两次统一考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这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和弊病。第二“统一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打破了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弊端。
3、这种“3+3模式”的改革明显已经是一大进步,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与进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
在高考形式上,实施“语数外成绩+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一“3+3模式”,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无疑更加有利于高考公平,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特长,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迈步。在“3+3模式”中,又分别实现了两大更加公平的考核模式:一是“两次机会”。即实现两次统一考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这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和弊病。二是“统一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打破了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弊端。
尽管从教育总体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总改革目标上而言,“3+3模式”也好,“两次机会”、“不分文理”也好,其进步和意义无疑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跳出“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应试化局限。但相对而言,这种“3+3模式”的改革明显已经是一大进步,为众多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与进步。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自己选考3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计入总成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采用“6选3”模式,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各省录取方式在变化,与此同时,录取学生的参考因素也出现变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对此,有观点认为,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全面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实际上要解决,第一是基础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第二是大学科学选才多元评价的问题,第三是推进高考公平的问题。
关于高考3+3模式大概就是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吧,也让学习教育更加全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国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方案中可以看出,三年后的2017年,两省市高考均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都是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再加上3门选考科目。此外,高校录取将不分批次,学生报考志愿时可以一档多投。分析人士认为,两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录取的标准也从单一变成多元化,有可能带来整个中国教育理念的全新变化。
2、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录取的标准也从单一变成多元化,有可能带来整个中国教育理念的全新变化。比如,以上海6门课程选考3门来测算,高中学生会有20种选择组合,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教学安排的复杂性。
据说是能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