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起源明朝。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据说保留大明湖名号也许是与纪念明代忠臣铁铉有关,是为乾隆皇帝对大明朝兵部尚书铁铉忠君精神的肯定。
铁铉(1366-1402)出生于河南邓州,河南邓州(今邓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炎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
后人尊崇他的忠贞和不屈,到处都有铁公庙供奉他。南明时,太保、香钟祥作为礼物,清朝乾隆年间,香钟祥作为礼物。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明湖西端建有铁寺。可见乾隆皇帝崇拜明朝忠臣铁铉。
乾隆可以为铁铉修建铁公庙,并保留大明湖的称号,以纪念前朝的忠臣。这不仅张扬了对帝王的忠贞精神,也彰显了自己的胸怀。最后,在大明王朝的伤口上撒盐,以示清朝皇帝比大明皇帝更加圣洁。
扩展资料:
大明湖新八景
据了解,2004年,大明湖景区曾与媒体合作,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推荐,评选出新的明湖十景,有汇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遐园好音、沧浪荷韵、画船烟波、丹坊耀日、钟鸣蛙静、柳岸春深、历下秋风。
其中,钟鸣蛙静、柳岸春深、遐园好音景观与本次扩建规划中的八景命名有重复,鹊华苑故去掉,这样保留的七景与恢复再现的鹊华烟雨景观以及扩建后的八景共同组成明湖十六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明湖
五龙潭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现今湖面46公顷(690亩),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51.htm?fr=ala0_1_1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来就这么叫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被各地名士誉为‘天下第一湖’。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