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刘邦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不讲仁义道德的皇帝。从他以前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出卖兄弟们的利益。即使妻子和孩子被项羽抓住了,他也丝毫不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安危。所以在为世界而战之后,刘邦对于他的许多兄弟们都心存怀疑,这对萧何来说也不例外。
因为他知道萧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在处理后事方面,可以说没有人能打败他,就连张良也不能。萧何不仅后方处理可怕,而且萧何看这方面也很可怕,否则不会有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
韩信死了,刘邦的下一个怀疑对象立即成为萧,他常常去战斗,护送食品和草人面前问:丞相在家要做什么,然后做沉默,这让萧何特别害怕,知道他们的功高盖主,皇帝怀疑。
正是因为刘邦知道韩信是被萧何发现的,所以他才会担心,怕萧何和韩信在一起,才会让他这才把天下打成一场战争。把萧何杀掉后,会给他减轻一些心理压力。
而当时刘邦想立齐夫人的儿子为太子,但萧何在其中极力反对他,对他说如果你立齐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很可能会伤害到大汉的基础,也不能让大家同意。
所以对于萧何不想和他在一起的这件事,刘邦还是很在意的。刘邦会认为既然你是我的臣民,我的好兄弟,你应该支持我的决定。特别是在后期,萧何与吕雉的接触可以说是非常密切,这也让刘邦十分怀疑,因为刘邦一直在提防着吕雉的。
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离不开韩信、张良、萧何等人的大力辅佐。这三人也被称为汉初三杰。在刘邦眼中萧何的功劳最大,所以称呼他为功人,而其他的功臣将领都是功狗: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
这段记载很明显地说明,当时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因为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遭,以前从来没有像刘邦这样的以贫民身份夺去天下的人,他的将领也大多是草莽出身。
当论功行赏的时候,文臣武将们争论不休,都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给他的封邑最大最后,很多人都愤愤不平,觉得刘邦不公平,一个个抱怨不休。
他们有依有据:披坚执锐,抱着脑袋拼命,大小数十战,一不小心就抛头颅洒热血,而萧何啥事情都没有干,别人打仗的时候他在关中除了看书就是看书,有什么资格
这时候,刘邦的统领能力展露无遗,他语出惊人,对诸人说:你们别争了,我可没有什么私心,而是很公平的,打个比方,如同狩猎,追逐野兔走兽的肯定是狗,而法号施令的肯定是人,现在你们能够拥立战功,和哪一些功狗一样,而萧何呢就是对你们发号施令的人,他是功人,所以功劳最大,奖励最多。
从山大王变成义军
救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创立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意外病死沙丘,随后赵高和里斯联和矫诏杀死扶苏、拥立胡亥继位。次年,是为二世元年,大泽乡的一场大雨拉开了秦王朝崩溃的序幕。
秦始皇的死意外的导致天下大乱,本来秦灭六国留下诸多矛盾突然间爆发出来,原来的六国贵族都蠢蠢欲动。而东方六国也纷纷复国,秦王朝一夜之间回到战国时期。
原来非秦国的土地都揭竿而起,刘邦的老家沛县也不例外,县令想其事,于是萧何和曹参建议请刘邦来增加实力,这个契机使得刘邦从山大王蜕变为一路诸侯,而萧何的大功从这里就开始了。这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这时候的刘邦还在沛县不远处的一处山上做山大王,因为原来他作为亭长负责押送服劳役的人,结果半路都跑了,心大的刘邦就地落草为山大王。
拥立刘邦为沛公
在刘邦进入沛县以后,因为当时县令被杀,剩下的主事的是萧何和曹参两个文官,害怕秦朝严刑峻法,于是都缩首,共同推举刘邦为头领,尊称为沛公。刘邦这时候正式有了自己的队伍,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蜕变。这是第二次大功。
刘邦于是依靠萧何、曹参四处攻城略地,但是后来雍齿叛变,导致刘邦的根据地都丢失,最后不得不投靠项梁。
给刘邦推荐韩信
韩信因为项羽不重用他,于是加入刘邦的队伍,结果刘邦也看他不顺眼,后来只好逃走,但是慧眼识人的萧何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于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然后大力推荐韩信,最后刘邦拜将,伺候韩信一人几乎歼灭六国。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韩信,未来的局势如何恐怕还是未知数,韩信弥补了刘邦军事能力的不足,使得刘邦短时间内扭转局势。而后来韩信一样是汉初三杰之一,没有萧何,那三杰只剩一个张良,刘邦能翻起多大风浪?
坐镇关中维持后勤
在古代,打仗所依靠的就是士兵、粮草、军饷,笼统地说就是后勤供给。当刘邦一次的率领军队和项羽殊死决斗的时候,一次次的全军覆没。
这时候的萧何,不厌其烦的组织关中的人力物力,输送兵员、运输粮草、供给军饷,协助刘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果没有萧何坐镇关中,刘邦根本没有资本和项羽争雄。别说争天下了。
协助刘邦剪灭异姓王
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有的帝王都一样,容不得他人分享权力,当初为了对方项羽,刘邦分封了好几个异姓王,当天下姓刘之后,这一些人突然碍眼起来,刘邦想方设法的想废除。
这时候,萧何又不辞辛苦地充当刘邦的贤内助,忙前忙后地为刘邦剪灭异姓王出力,其中彭越、韩信都是萧何的协助之下才顺利剪灭的。所以韩信留下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挽联。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也是形容这个事件,这件事情,对刘邦的说也是非常大的功劳。不过,这个已经是论功行赏之后的事情了。
功臣的后续
尴尬的是,刘邦剪灭异姓王之后,开始怀疑其萧何来,怀疑的罪名是当时萧何一直在替老百姓谋福利,所以把他抓起来,估计当时萧何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三,好事坏事我都替你做了,你反过来怀疑我。
幸好当时,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刘邦,他对刘邦说,当初你和项王争天下的时候萧何稍有一点非分之想,现在天下没你的份,现在天下都是你得了,你怎么又会怀疑他有非分之想呢?刘邦恍然大悟,于是赦免了萧何。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萧何继续做丞相,两年后也病死。
萧何的死还真和刘邦没多大关系,萧何在历史上是病死的啊,属于正常的生老病死,萧何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不死。其实题目如果说说韩信或者彭越他们几个还能理解,毕竟这几个人当时和刘邦作对,而且刘邦也动了卸磨杀驴的的想法,所以这些人才死在了刘邦的刀下。不过题目说的是萧何咱们就接着说萧何。
一、又一个差点搞死的忠臣刘邦被人称为没仁义不道德的君主不是没道理的,刘邦在刚刚开国的时候就想要对他的“兄弟们”下手了,为什么先挑韩信他们呢是因为这些人的威胁性更强,而萧何说白了就一个管后勤的没法跟这些人比。不过萧何也是真的忠臣,他听说刘邦要对付以前和他共同作战的兄弟时,没有犹豫就站在了刘邦的身边,不过等这些人都死了之后就剩下萧何一个人了,于是刘邦也想杀了萧何。
二、总算是没赶尽杀绝后来萧何能活下来主要是因为他的坏名声救了他,原来萧何在年老时开始贪财经常会抢占一些平民的土地,虽然刘邦也处罚萧何,但是刘邦的确放松了警惕,还有一点是当时萧何快六十岁了,估计刘邦也认为萧何年纪大了糊涂了,古时候在这个年龄寿终正寝的老人不少,刘邦估计也是觉得萧何没几天可活的了,所以刘邦才彻底放过了萧何。
三、还是萧何活的最长只是看过历史的都知道萧何活的比刘邦还长,其实这个时候萧何也没彻底安全,因为刘邦死后吕后的权势极大,而且她的手段相比于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上第一个人彘就是她造出来的,这种刑罚极其恐怖,这样看萧何能终老并且保全一家是真的有本事。
萧何在生前帮助了刘邦很多,虽然很多帝王都喜欢在称帝后为了避免他们功高盖主,或者拥有的权利大过自己,都会斩杀功臣。而萧何是一个聪明人,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证明萧何是被刘邦杀害的,在历史上病死的说话较多。
萧何并不是被刘邦杀的,是病死的,但是萧何劝阻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一事让刘邦判他下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