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
8-3.1x=1.8
3.1x=8-1.8
3.1x=6.2
x=2
扩展资料: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斗渗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喊者。
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空唯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解:8-3.1x=8.1 3.1x=8-8.1 3.1x=-0.1 x=-1/31
两大方法
01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首先,家长需要让孩子充分理解等式的两个基本性备尺质。
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也就是说,根据等式的性质(一),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加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减去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如:
解方程:x-2.8=7.2
解:x-2.8+2.8=7.2+2.8
x=10
同理,根据等式的性罩知质(二),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乘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除以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乘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如:
解方程: 2.5x=7.5
解:2.5x÷2.5=7.5÷2.5
X=3
解方程: 2.5x=7.5
解:2.5x÷2.5=7.5÷2.5
X=3
02 根据加、减、乘、除法中
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以下的运算关系,家长需先让孩子记一记,理一理关系。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
3.减数=被减数-差
4.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5.被除数=除数×商
6.除数=被除数÷商
为了加深理解以上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解方程1: x+4.2=8.9
解:x=8.9-4.2
X=4.7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一个加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解答。
解方程2: x÷2.5=13
解:仿闷高x=13×2.5
X=32.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被除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被除数=除数×商 解答。
解方程的步骤
01
去括号
1.运用乘法分配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02
移项
方法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
方法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家长要让孩子注意两点:
1.总是移小的;
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03
合并同类项
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04
系数化为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
方程都具有。
1、方程的左右两边旅培拿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同一个不为0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
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根据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中伍方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根据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在减法中:
被减数拆搭=差+减数;
3、根据乘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
程。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解完方程后,需要通过检验,验证求出
的解是否成立。这就要先把所求出的未
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得
数和右边的得数是否相等。若得数相
等,所求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若得数
不相等,就不是原方程的解。
8-3.1x=1.8解方程解法:
3.1x=8-1.8
3.1x=6.2
x=2
这个是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察渗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败信脊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坦盯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如图空掘:桐亏大局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