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他的二儿子即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继位,掌握了整个隋朝的大权。但是关于杨广继位的原因以及杨坚的死因一直都有一些争议。杨坚之死一直是一个谜,是不是正如坊间传闻的那样是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杀死的呢?其中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根据相关的史书资料作进一步的推断。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战绩赫赫,功绩卓越的人,怎么就死于非命呢?首先我们得从他的儿子说起。他和独孤皇后育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琼。起初杨坚根据世袭制皇位由嫡长子继承,便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可谁能想到杨勇是个好色之徒,有许多妾室。还奢侈浪费,光就这一点和父亲杨广大为不同。这引起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相当不满加上杨广喜欢讨好他的母亲,最后立杨广为太子。
按道理说杨广已经当上了太子,大权在手,胜券在握,当皇帝只是迟早的事情,何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多此一举呢?我认为有很大的原因是在于隋炀帝的昏庸无道,贪图享乐,才导致国内外矛盾激化,老百姓的反抗,因此而背负骂名。我们可以从一些史料记载中可以推断出杨广是没有杀害其父亲的。
史料对于杨坚之死是这样记载的: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和他的大臣们一一握手话别。场面无比伤感,君臣皆唏嘘不已。七月十三日,杨坚死亡。
以上文字可查阅《隋书·高祖纪》和《资治通鉴·隋纪》。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文帝杨坚在死的时候很从容、平静、安详。至于把江山交给杨广也是很乐意的的。对此,《隋书·何稠传》中记载的两个细节也可佐证:在杨坚与官员们吩咐后事时,召见了自己晚年亲信的大臣何稠,命他负责后事。随后又召见太子,让他和何稠一起商量。
由此可见杨广在命人处理自己后事的时候意志还是很清楚的。而且他把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自己的亲信大臣和自己的儿子。说明还是很信任和爱护杨广的。所以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是很难看出是杨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杨坚。
隋文帝不是被他儿子杀死的,虽然隋炀帝弑父之说已经流出千年,但是终究是不可信,虽然隋炀帝比较昏庸,比较贪图享乐,酷爱战争,曾经四次征战高丽,但是终究不是一个弑父的角色。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杨坚召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杨广。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杨坚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宣华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杨坚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见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杨坚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杨坚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杨广。杨广假传杨坚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杨坚。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随后,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也许正因为取材于野史,所以《隋书》编撰者才不敢贸然把赵毅在“非礼事件”之后极力描述的那个“进毒药”致“高祖暴崩”的情节收进官史。因为并没有过硬的证据支持“杨广弑父”的情节。
不是的,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隋文帝杨坚是被儿子杨广杀死的,民间传说中有毒杀之说。没有确切证据,也许只是病死或者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