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党争,首先要明白何谓“朋党”。“朋”字,《说文解字》谓之古文的“凤”字,曰“象形,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党”字,本为古代地方组织,《周礼》云“地官大司徒”掌管地方行政,管辖一“党”。时一“党”约为“五族”,有“五百家”。盖此五百家大抵为亲族姻亲,遇事互相协助、故“党”又有“亲党”和“党助”之意。所以,“朋党”之本意:有一批人追随一位或少数领袖,形成组织,并互相协助。他们或有“共同理想”,或有“共同利益。
而现代西方政党制度其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人们对民主政治的诉求。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是:国家权力是人们为了组成一个共同体,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力而构成的公共权力,因此,民众有权直接地、而不通过其他中介来行使政治决策的权力。但在实践中,这种直接民主的实施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国家规模、公民素质、操作成本等。实践的结果,就是出现了相对直接民主而言的间接民主形式,即代议制民主。政党作为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代表,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了代议制民主的主角。一旦政党成为政治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民主政治就由民众和公共权力单相关系变成了民众、政党与公共权力的三相关系。政党制度作为国家规范的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化的政党与民众、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模式,在整个现代民主政治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西方政党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并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当承认,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前提要先看什么是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再来看什么是党争。
党争,原意为“政府官员自行拉帮结派,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互相对异己人士或团体进行攻击”的行为。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中国古代的党争中的“党”代表的是士大夫及地主权贵阶层的利益,现在西方的政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本质上都不代表老百姓,只不过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今天,不得不接受舆论的监督,看起来像民主而已。
所以古代的党争不是民主化的开端,因为根本代表不了“民”。
和你说的恰恰相反。封建党争目的是为了寻求本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资本主义党争目的也是如此,但牵扯到民主,党争只会造成更不民主,更加将利益集中于某一小部分人,西方的民主只是表象上的,实质内涵和民主扯不上边
古代党争是封建地主官僚阶级的相互牵制,而西方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表现,这是本质区别,古代党争也是封建民主,可以看着是向民主制度前进
都是党同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