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色好和不好有什么区别?

2024-12-04 06:06: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看断纹

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古琴的断纹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年代久远的表征,而不同的断纹更是能传达出其年代的久远程度。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往往被作为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2、看漆灰

斫琴选用桐木或杉木,因为这两种木料质地松透,共鸣效果好。但是由于这两种材质比较松软,为了保护琴面且能历经长期磨损,又能够具有传音效果,在古琴表面的漆下面必须要有灰胎。

3、听音色

好的古琴要具备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但一般具有静、透、圆、润、清、匀就算是好琴了。

4、看形制

古琴的款式同样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代读书人也对古琴寄予了“载道”与“言志”的厚望。随着每个朝代审美、工艺及斫琴技术和斫琴师情趣的变化,古琴的款式也不断丰富。

5、闻气味

老琴琴腹内闻之会嗅到一股淡淡的沉香味。

6、看琴铭

琴铭指碧做逗镌刻在古琴背面的文字和印章,由历代斫琴者和收藏者所为。内容一般有题名、闲文印、铭文以及藏印和跋语。

扩展资料:

起源:

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考古发现则没有这么早,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属战国早期的琴。

但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曹门湾墓区出土的一胡碧张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为目前所知最早,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悔卖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回答2:

音色不好,为了弹出想要的感觉,会使用奇怪的发力方式和手法。音液郑色好,能够容易地表达出细微的变化扰尘,与内心形成共振。
音色好也得分方向,好的标准不是唯一闹李颂的,琴有九德,没法占全了。
音色好与不好其实是看琴好不好。琴好,音色就是个人偏好的问题,也是个人审美的问题。

回答3:

古琴音色好和不好,区别是音色的穿透力宴团凯,圆润度,余音度,均晌唤匀度等等。像清徽阁古琴、天或氏音古琴、御音世家古琴等等,都是扬州音色不错的古琴。

回答4:

古琴的声音为什么久了以悄颂雹后会变好听?关键是什么?

Jack 认为,制作提琴时,琴的侧板需要加热,加一点水气让它弯曲,在物理学上就有一个应力产生。

面板、侧板、底板、琴颈,所有东西都是第一次结合,拉起来就有新琴的声音。

新琴的声音就是:面板震动面板的,侧板震动侧板的,底板震动底板的,大家各自为政,结果很多力量都消散了,声音没有集中,没有一起,听起来就是轰轰的、杂杂的、浮浮的,声音没有办法高频往上走,低频往下走,中频横着来(参考<三种让你血气畅通的好声音>),它没有办法给我们这么清楚的音像跟感觉。

所以要等到琴拉久以后,琴的各部分配件相互磨合久了,应力慢慢消除掉了,才有可能变比较好听。

当我们一拉动琴弦时,振动马上就会通过琴桥震到面板、底板和侧板,它们一起共振时,音色的单纯性跟丰富性就会瞬间产生。

如果能够让一支新琴的应力早一点消除,面板、侧板、底板的磨合期能够短一点,少一点吵架,大家能够和谐的一起朝提琴家所拉的方向给予它振动的话,这把琴不管是新琴、老琴,都是好琴。

🎻 科学面与心理面的黑盒子待解

关于乐器声音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戴桓青说,小提琴木启帆板很薄,形状又复杂,它到底是怎么样震动发声的,从工程跟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还不太了解。

我们也不太了解,你去处理一块木材让它变干燥,或是让它产生一些分子键解的变化,到底会怎样影响音色。

之前他的团队所做的研究也发现,小提琴放 300 年以后,枫木吸水变少,是因为半纤维素分解了。

半纤维樱棚素本来很会吸水,分解后吸水性变低,所以震动就比较自由。 (参考<他,揭开意大利古董小提琴动听的秘密>)

声音好不好听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在心理学。

戴桓青说,一个物理震动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里,再经过大脑的处理。

但大脑到底是怎么判断好听或不好听,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这算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我们目前还不了解的。

所以小提琴如何发声,以及我们大脑如何去判读它,这两个部分目前都还是黑盒子。

回答5:

古琴音色好和不好要根据人而行盯言。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想我就喜欢清徽阁古琴、天音阁古琴的音色。也有人喜欢泛音好听,其余稍微弱些没档手和事。古琴的音色要亮而不燥薯卜、深厚穿透、饱满而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