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品格
一、吃苦耐劳的品格,一往无前的气概
朱元璋出身农民,16岁时家破人亡,从17岁开始做游方僧,在安徽河南等地游离三年。从小的经历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些是出身盐贩的张士诚和其他一些领袖所不具有的。朱元璋终其一生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没事了最多就爱和一堆儒生坐在一起赋诗或谈古论今什么的。朱元璋的好学是出了名的,能从一个基本上没上过学的放牛娃成长到深谙帝王之术的一代君主,不刻苦学习是不可能达到的。作战时他总是身先士卒,从25岁参军到40岁建立大明王朝,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了十几年,几乎不曾退缩。临危不惧,有王者风范。
吃苦耐劳的品格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聪明的头脑
朱元璋相当聪明。在军事上从来不主张没有头脑的打仗,不管大小战役总是竭力以智谋取胜,很少有败仗记录。在政治上善于审时度势,该打压的打压,该拉拢的拉拢。
三、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张士诚在礼贤下士方面的名声也相当好,但他不知人善任。他请一帮子儒士来是用来附庸风雅的,装点门面的。而朱元璋则是把使人尽其才,武的封将军,让你去领兵,文的给你盖礼贤馆,让你好好做学问。这才叫拉拢人才!反过来,如果不是这些人才的辅佐,他一个放牛娃什么也干不成。更别想成就霸业了。因为什么先取金陵以为根基,以仁义为幌子号召天下,先西后东先南后北的这些重要战略,都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四、运气很好
这不得不承认啊!比如25岁在濠州城外,要被义军当做元军探子杀掉,要不是郭子兴及时出现就OVER了~ 还有在鄱阳湖之战前,他力排众议亲自去救小明王,如果不是陈友谅战略失误,南京城都可能不保。鄱阳湖大战时他的帅船遭到猛烈袭击,朱元璋前脚转移,后脚帅船就被击沉。
还有其他好多好多原因,多了去了 在这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几条 仅供参考啊~
然后,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自己刻苦努力,勤学慎思。因为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嘛~ 呵呵
建议看看《明史·太祖本纪》,里边有朱元璋的全部历史。从来没有一个人只是靠老婆成功,除了吃软饭的。
你从那里看出来的???太没有根据了吧<纯属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