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见解是他是很矛盾的,很想做官,像老子说的功成身退那种。想有一番作为。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普遍心理。但是当时的乱世还轮不到他这样的文人去有所作为。在刘裕那里做官,可能是因为那点薪水,也可能是抱着幻想去实现理想的。但是他自己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不适合做官的。从他自己的自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以看出。他是不喜欢拘束的。完全是个艺术家的性格。他的归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治混乱。官场黑暗。实际上那个乡里小儿只是个引子。有没有他,陶渊明也要辞官。最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他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对于人生以及宇宙的认识。是他不愿意做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假设有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适合陶渊明去有所作为。但是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韩愈所处的唐代是盛世吧。因为谏佛骨。夕贬潮州路八千。。。文人,特别是像陶渊明这样的极有才华的文人。是不懂得为官之道的。就算给他个太平盛世的官他也不一定能做下去。
最后回答他想不想做官?占三分之一想!
想,但是涉入官场后的种种无奈和憋屈,使其郁郁不得志,只好装作大度的辞官归隐。入世or出世,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有人想通了,继续在官场沉浮,欲化不可能为可能;有人没想通,毅然辞官归隐,终日发着牢骚,吟诗作画聊以自慰,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