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简介

2024-11-03 06:28: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

还不定期展出各种广东民间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套色蚀花玻璃等。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扩展资料

祠堂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祭祀、办理宗族事务的地方,又是宗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了体现陈姓是清代广东第一大姓和望族的地位,也为方便陈姓子弟来省城广州读书应考和族人办理诉讼、议事等事务时提供临时住所。

1888年,陈昌朝、陈宗询、陈兰彬、陈伯陶等广东四十八位陈氏族中乡绅名流,联名向全省各地陈姓宗族发出《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议建陈氏书院章程》等信函,内容是邀请各地陈姓族人派人到广州商量修建陈氏书院一事。

从信函中可了解到:陈家祠的陈姓“绅耆”,包括了清政府时期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吴川陈兰彬和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广东著名士绅。

祠,就得有大笔大笔的经费支持。光是用于购买建造陈家祠的地产,总面积大约36600平方米,便花去了银元21691元3毫8仙正。

建造陈家祠的资金来源,得益于倡建者陈兰彬、陈伯陶等清末名流在南粤社会上的高地位和高知名度,倡议一出各地陈姓宗亲的积极响应,就连海外的陈姓华侨听到消息后也纷纷慷慨捐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家祠

回答2:

陈家祠简介: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二十年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

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陈氏书院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00多年来,历尽劫难。其中最大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时陈家祠曾遭受驻兵扎营的破坏。

1940年-1941年曾进驻了一个日伪特务连。他们对陈家祠肆意破坏、盗窃变卖、长久不修等种种摧残。

把神龛四周极为精美的木雕人物、动物、植物最精彩的部分砍掉,使这些木雕故事断头缺尾,面目全非。

造成整座建筑物瓦崩地裂,门破墙危。更有一次,日寇飞机空袭,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后座神龛上,谁料这颗罪恶炸弹却居然没有爆炸,而使陈家祠幸免于难。

第二次是在1966年7、8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杀气腾腾地兵困陈氏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这一封资修藏污纳垢之处砸到片瓦无存。

幸好该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此险境中挺身而出,找着这队红卫兵的“司令”,痛说它的可宝贵、可珍视的大道理,以至声泪俱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家祠

回答3:

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

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

木雕

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

陈氏书院的木雕以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为主,建筑上下几乎所有的木构件都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故事和吉祥图案。

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

回答4:

陈家祠简介: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二十年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

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需知:

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

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

回答5: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我刚进到书院的时候,不禁为书院气势磅大的石湾陶塑脊饰所吸引,这样大规模的工艺品真的非常少见,绝对是中国清代建筑中的精华。 很多的旅游大巴停在祠前,不少外国人正从车上走下来,看来这已成为广州的一个旅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