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熊彼特及其学派的创新理论都说明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企业层面看,技术创新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全球化、网络化、 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使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短期的领先是可能的,但难以长期持续,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比较优势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给企业带来商业盈利;二是能抢先占领新市场或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即改善企业的市场状况; 三是能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素质。长期不断的成功技术创新积淀,能够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最大特点是不易模仿,使企业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二)从国家层面看,技术创新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影响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革。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或调整,都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占居主要地位。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由于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手工劳动被大机器工业生产所取代,从而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第三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以广泛的服务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
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
三、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迅速发展。20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科研系统,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不断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科技研究成果。企业纷纷转变观念,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创新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备,较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许多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意识方面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未能扭转粗放经营观念,轻视技术改造,轻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仅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且又因面临生存的困难,精力主要用于筹措资金,维持企业生存,没有长远打算,在创新上投入不足。
(二)产权制度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产权的转移。而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主体最关注的问题,能否建立起一套富有激励功能的产权制度,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是否具有动力机制问题。我国企业由于产权的不够明晰,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三)体制方面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体制上的不完善造成对技术创新的障碍。首先,技术创新主体错位。我国现在的技术创新主体大多是国家的科研院所,而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应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