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宋初,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清朝,设广西省。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1912~1936年曾一度迁到南宁。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解放初期设广西省,省会在南宁。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1978年起,将12月11日(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日)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桂是“八桂”的简称,不是桂林或柳州的简称。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是指广西一带多桂树(八,是多的意思)。桂树,包括药用的肉桂和八月飘香的桂花树。这两种树自古以来都以广西最多出产,是标志性的土特产。早在秦始皇时广西已名为桂林郡,广西的简称历来称桂,解放前广西历代首府均在以桂树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从桂林至梧州与西江汇合之水称桂江等等,都是以桂命名的。虽然迄今以土特产为地方文化命名者不多,但在广西来说,以桂命名已经地域化、地名化、水名化,已经约定俗成、历史悠久,而且又能较贴切地体现本地的经济和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文化特质等等,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将八桂文化作为广西全境文化概念的一种选择或一种称谓,是完全可以的。以桂为广西文化之标志和总称,除有传承历史、尊重俗成之好处外,尚可较形象而充分地寓现广西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质。
广西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麒麟山人”在这里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和象郡,广西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故后来简称为“桂”。
秦末农民大起义,南海尉赵佗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王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出兵平定南越王国后,在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合浦三郡。
三国时期,广西地区分属吴、蜀。晋朝统一南方后,广西境内设苍梧、郁林、桂林、晋兴、宁浦、水平、合浦、始安、临贺等郡。
南北朝时期,广西相继隶属于南朝的宋、齐、梁、陈。
隋朝,境内设始安、永平、郁林、苍梧等郡。
唐朝,广西属岭南道,后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广西大部分属岭南西道。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地方分属楚国、南汉。
宋朝,广西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是为“广西”名称的由来。
元初,隶属湖广行中书省。元末,设立“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之始。
明代,改设为广西布政使司。
清代设广西省。民国时期因之。
从元朝至民国,广西省会或治所均设在桂林,1912年省治由桂林迁南宁。1936年又由南宁迁回桂林。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解放之初,设广西省,下辖宾阳、桂林、柳州、梧州、平乐、容县、武鸣、庆远、百色、崇左10个专区和南宁、桂林2个省辖市,以及柳州、梧州2个专区辖市。全省共98个县。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设南宁市,并改柳州、梧州市为省辖市。1952年,政务院将广东省辖的北海市及钦廉专区划入广西,改称钦州专区,将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55年,复将北海市和钦州专区划归广东。1965年,再将北海市及合浦专区划归广西,仍称钦州专区。
根据壮族的历史和现状,为了适应壮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充分行使其自治权利,更有利于广西各族人民的繁荣发展,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年9月,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机关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驻南宁市。韦国清(壮族)为自治区主席。壮族原为“僮”族,1956年根据壮族人民的意愿,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改称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广西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西全境解放纪念日是12月11日,著名的百色起义纪念日也在12月11日,从1978年起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定为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