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①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②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
③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④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
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⑦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⑧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⑨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我觉得孤独到极致就会有些麻木了。所以感情应该不会很强烈,反而会淡淡的。所以想起了这些诗词。望采纳。
独钓寒江雪
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多首吟柳赏月的古诗词,根据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提出的“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认真搞好古诗词的教学,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去认真欣赏中学古诗词中的柳和月. 一、吟柳 以柳赠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陆太祝》中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写的就是以柳赠别之情.北朝乐府民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写的也是以柳赠别之情.《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以柳言愁,“秋风秋雨愁煞人”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词人在这里勾勒了一幅“清秋图”: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但见习习晓风轻拂萧萧杨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凄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清秋图之中.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读后令人倍感黯然神伤. 以柔为美,“未成曲调先有情”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因为柳“细、长、柔”的内在特质之美,恰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尤其是宋代词人继承发扬了这一审美传统,涌现了大量阴柔之美的婉约词作. 二、赏月 以月抒怀,“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亮,别称很多,诸如“银钩、玉盘、玉兔、蟾宫、桂宫”等.月光、月辉在古诗词中常常成为思念家乡、盼望团圆的标志.看到月照大地,洒下清辉,人们常常生起故园情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短短四句,20个字,却把远离故地、思念故乡的情怀,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是一首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著名思乡诗. 李煜的词《虞美人》,也是一首以月抒怀的名篇.开头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的是眼前之景,望“秋月”而生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缺月圆”,给词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只能是绵绵无尽的长恨而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由感叹现实,转入写身边事情.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回想起自己早已破灭的国家,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实在承受不住啊!“月是故乡明”,囚居“小楼”的词人见皓月当空,自然会引起他对昔日“故国”月下种种故情的无限眷恋.然而,“月明”无殊,但江山易主,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一切都成为无可追挽的“往事”了. 以月言情,“说尽心中无限事”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别愁》,其中有三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月言情,写的是词人西楼盼书的殷切之情.古时候,对分离两地的亲人或情人来说,书信就是沟通彼此消息和感情的桥梁,它可以穿越时空,给相互思念着的人们带来慰籍.在这里,对于深深怀念着丈夫的词人来说,希望得到丈夫的书信,自然成为她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在词人望眼欲穿的时候,蓦地,出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说只有那清冷的月光无声无息地洒满了她的楼头,真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怎么不使词人倍加失望,倍加惆怅呢!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卷二中说:“言情之词,心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在这里,词人以“云中谁寄锦书来”呼起后并不作回答,而径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两句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语收束上片,不写愁而愁自见,不言情而情无限,达到了“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效果. 以月写景,“秋月春风等闲度” 李煜的词《相见欢》上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借一弯月亮写出了词人孑然一身,满腹忧愁的情景.词人依栏仰望,一弯如钩的残月,让人遐想,让人回忆.残破的故国,残破的家,还有这颗残破的心,仿佛月知人心,人愁月也愁;仿佛月懂人情,今晚这象征团圆的月亮也不作美,使词人愁上加愁.词人俯视楼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深院”并不解人间情仇,更不懂“寂寞”为何物,“清秋”一词,也让人联想起黄叶飘零,秋风萧瑟,更何况还有“寂寞”的“梧桐”,冷清的“深院”.人间秋色,无处不在,岂能被一园锁住.所以,被锁者,非秋之景色,乃词人被囚者也.这里的“寂寞”和“锁”二词,是传神之笔,是词人“以我心观它物,物皆染上我心之色彩”(王国维语)的主观印象.在这里,景为情使,情景交融,景通人心,人景合一. 古人偏爱月亮,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或一弯新月,最容易唤起诗人们无限的联想与想象,也最容易引发词人们丰富的诗兴与情感,从而形成古诗词中赏月的一道亮丽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仅在西昆诗人所宗尚的李商隐集中,以柳命题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诸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杜审言这《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无不寄托着历代诗人个人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描绘了柳树刚刚抽叶飞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他的另一首诗《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一株枝条繁盛、舞姿优美的柳,却是荒凉冷落的处境,这分明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处朋党倾轧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诗人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无耻的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李商隐《其二》,伫立在中国诗坛中的风姿可爱的柳,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令无数文人为之陶醉.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仅在西昆诗人所宗尚的李商隐集中,以柳命题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诸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杜审言这《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无不寄托着历代诗人个人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描绘了柳树刚刚抽叶飞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他的另一首诗《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一株枝条繁盛、舞姿优美的柳,却是荒凉冷落的处境,这分明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处朋党倾轧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诗人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无耻的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李商隐《其二》,伫立在中国诗坛中的风姿可爱的柳,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令无数文人为之陶醉.
i8iiiiii7ii一iUIiiiIT图6uUUu8777UU7777uuu欧77uuuuuuuuuu雨u雨Iii雨i一iiiiiiiUIiiiiUIiu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