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也好,招聘也好,贵在一个“诚”字。
企业提供岗位与求职者人数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相对于求职人数而言,岗位提供数较少,多数求职者表示“就业难”。另一方面,近半数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局面。
企业招聘途径与求职者求职渠道存在矛盾。据了解,位列企业招聘行政管理人员的常用途径前两位的依次是大型招聘会和招聘广告;而位列求行政管理职位的求职者首选平台前两位的依次是人才网站和招聘会;位列企业招聘普通工人常用途径前两位的依次是人才市场招聘广告、本企业员工介绍;而位列求工人职位的求职者首选平台前两位的依次是朋友介绍、电台广告。由此可见,企业招聘途径的选择难以和求职者意愿实现对接,双方需求难以得到最有效满足。
劳动力素质结构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矛盾。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求职者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企业提供岗位环境与求职者意愿存在矛盾。求职者择业观念日趋理性,在关注工资水平、社会保障的同时,也将关注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空间、自身能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曾经选择辞职是因为晋升及奖惩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及管理人员态度恶劣、加班较多、工作累、放假时间短、节日期间请假难、工作及企业缺乏吸引力、没有归属感等原因。企业出现“招工难”实际上还是找到“好企业”难。
“招工难”与“难找工”同时出现,说明劳动力供需双方没有能够实现合理对接。
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政府来说需要搭建各类招聘会、网络招聘、电台专栏等多层次平台提供充分的信息、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特别是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扶助力度,为企业与求职者实现合理对接提供有效服务。同时,通过政策资金拉动和创业典型的带动,推动一部分失业人员和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对于企业,提高薪金、福利待遇水平,招人还更需留人。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善于用人,对优秀者委以重任,使其在工作中看到发展前景,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以富于特色、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感染人,使广大务工者经济利益有保障,个人前程有奔头,文化生活有色彩。
相对于求职者,更新观念,合理定位,正确把握机会。通过政府培训、个人进修等多渠道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个人劳动权益保护意识,放平心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价值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