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引导,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
总是在公共场所哭闹,除了和性格有原因,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所以需要找出自己的原因,对症去解决才会有效果。
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父母最头疼了。有一次在我们当地的一家超市门口,见到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不走,抱着妈妈的腿嗷嗷大哭,爸爸在前面走着,转身对妈妈说:不要管他!估计是小男孩想要某个东西,让父母给买,父母不同意买,小男孩就在超市门口大哭大闹了。后来我有事着急走,就离开了。
回想我自己小时候,父母很少领我去商场,这样也无形中避免了看到好的东西孩子想要,父母不想给买,孩子哭闹的情况发生。
但是,现在一些父母总要带孩子去超市、游乐场等这些公共场合的。如果孩子有相法,父母没有满足,孩子大哭大闹怎么办?据说有些孩子还在地上打滚,如果父母坚决不满足孩子,继续往前走,可又担心孩子的安全,那怎么办?
可以抱起孩子离开公共场合。孩子在哭闹的情况下,如果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这时候应该带孩子离开哭闹的场所。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后,孩子可能需要父母的拥抱和安慰。拥抱和安慰后,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改变自己的原则。否则,下次孩子还想要某个东西,还会采取上次的哭闹策略。
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可以跟孩子讲道理。比如说这个零食对你的牙齿不好,如果吃了,可能成为虫牙,牙会疼,你会疼的很不舒服,所以爸爸没给你买。也可以跟孩子采用奖励措施,这次你坚持不吃这个零食,爸爸晚上给你讲故事等等。
总之,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应该迅速带孩子离开,转移孩子注意力,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耐心跟孩子讲道理。
我是天天爸爸V,一个1岁宝宝乳名天天的奶爸,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我曾经在商场遇到这种情形,一位妈妈带着宝宝走过玩具柜台的时候,宝宝缠着妈妈要买一个玩具,妈妈不肯,说那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了,接着宝宝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妈妈找出各种理由搪塞他?“这个玩具不好,我们去别的地方买。”“今天妈妈没带够钱,明天再来买好吗?”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最后妈妈提高嗓门,显示妈妈的威严“我说了今天不买,你再不听话我就走了,你自己在这儿待着吧!”不管用哪种方法,结果都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最后那个妈妈还是妥协把玩具买了。
我觉得和孩子闹腾这么久,结果还是要买给他,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买。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最初要买玩具的快乐,也要孩子找到了对付妈妈最有效的方法,下次他还会继续使用,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所以,要在一开始就让他知道:无理的要求,无论如何耍赖哭闹都不会得到满足,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你耍赖就妥协退让。
第一、父母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有些妈妈为了哄孩子经常会对孩子说“妈妈明天给你买”“妈妈有空带你去更好的地方买”,这些缓兵之计会让有些孩子信以为真,他们会立刻停止耍赖。但实际上父母是为了应对当时的紧急情况而对孩子撒了个谎,他们认为过几天孩子可能就会把这件事忘记了。
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利用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若父母不能兑现,孩子会非常气愤、难过,而且多次之后,你再这样说,孩子是不会相信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同时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失去信任会是亲子关系中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让孩子明白拒绝的原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听不进原因的,其实不然。只要你能给他讲清楚原因,他会听得进去的。比如孩子耍赖硬是要买玩具,那么你可以先买给他。然后要跟孩子商量,定个规定,比如周六才可能买玩具,其他时间不可以。这样也许孩子更愿意配合。总之,你要先安抚下孩子的情绪,然后提出方案,以防下次子再出现这种情况。第三、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
其实孩子有时候,不是非要跟你做对,只是他觉得自己没被理解。我们做父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要先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孩子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尊重。要先学会做听话的父母,才可能养出“听话”的孩子。
熊孩子的哭闹是很多家长的麻烦,有的家长上来就大打骂,认为孩子犯错就是需要骂,不打骂孩子就不知错,也不会改正;
还有的家长孩子一哭闹,为了阻止其哭闹就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殊不知孩子正是利用家长这一心理要挟家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些孩子反而不是想要改变,而是要么产生一种抗拒、对立,甚至是报复、仇恨或者内疚自卑的情绪,要么得寸进尺、一次次得逞。
其实对付熊孩子父母要做的只有三件事情:
1.不加指控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般错误的做法是指出孩子错误,但这种带攻击性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了自我否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对的做法是讲出自己对事件的感受,而不带任何指控,改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思考。
比如在餐厅孩子打翻饭菜:“饭菜是厨师叔叔辛苦做出来的,爸爸花的辛苦钱买的,这样被浪费掉,我们都有点伤心。”
2.引导孩子去了解弥补错误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需要家长教育,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改正弥补错误过失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所以孩子即使意识到自己犯错,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家长及时引导,既能让孩子尽快走出内疚不安的情绪,也有益于找到自己恼火情绪的出口。
比如引导熊孩子向被欺负的小朋友道歉:“如果你能跟妹妹说声对不起,再帮她重新做一个积木房子让她开心起来,你们就还有机会当好朋友。
3.与孩子一起讨论改进的方法。
与孩子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达到他的目的,同时不会让父母为难。
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撒泼打滚要买,你可以跟他讲条件:“你今天最多可以买一个10元以内的玩具,如果今天能忍住不买,下次就可以买一个20元的玩具。”
比起完全的拒绝,孩子比较能接受有条件的答应。
在熊孩子哭闹的情况下,家长不要一味打骂或宠溺,可以用不加指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引导孩子弥补错误,同时与孩子一起平等讨论改进方案时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我是麋鹿,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公众号ID:xinchengzhangNcifang,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