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文体特点是什么?

2024-11-18 17:43:2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 说明文的特点;

  2.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3.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4.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

  5.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7.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8.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9.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0.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11.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12.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3.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14.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15.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写的内容要科学。

  16.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17.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18.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19. 七、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回答2:

说明文和记叙文有很大的不同,记叙文经常需要揣摩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主旨来答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说明文的考察常常是客观的,具体考察学生对于句子的正确理解,是否忠实于原文。说明文中更常出现的是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考察。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有哪些?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怎样去答题?此篇文章将一一揭晓答案。
一、说明顺序。
【考察方式】
1)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2)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详解】说明文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解答第一种问题比较简单,熟记这三种顺序,根据文意判断其顺序;第二种问题把几个句子打乱,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排列起来,那么要注意了,首先要看和前后句的衔接,哪一句的关系更加紧密,然后判断几个句子之间的顺序是什么,然后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
【超级体验】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B)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
以上这个段落的句首标有(A)(B)(C)(D)的四个句子,句子的顺序不合理,将正确顺序的字母写出。
【参考答案】BDAC
这段话有很明显的时间状语词,因此我们可以依照时间来判断顺序,从古到今依次应该是BDAC。

二、说明结构。
【考察方式】
1)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括句段的作用;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详解】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文章的结构有上面的两种,因此第一类的题目不难懂。
第二类题目,
过渡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一般可以成为中心句;
照应句段的作用:前后呼应,突出强调某一个特点或者作者的某种观点。
总括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通常是对全篇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第三类题目:局部内容的作用通常考察的就是上面的三种句段,因此参考第二类。

三、说明方法。
【考察方式】
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
【详解】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可能同学们对“作诠释”和“摹状貌”有点陌生,考试对这两种说明方法要求不高,我们在这里大概解说一下:
1) 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2)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作者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它的“说明对象”,我们要注意几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比如说:举例子和列数字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作比较可以突出某一方;打比方使说明更加生动。总之,说明方法的作用常常是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或平板为生动。

在本文中我们从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三个方面来讨论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基础知识的考点、答题方向和答题技巧。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些小小的技巧一定可以帮助大家在说明文阅读中越行越远。

读懂说明文——理解篇
说明文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对于文意的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初中说明文基本选取的是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要求语言的严密精确,在设题的时候,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故意曲解原文的意思,阻碍我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面对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指点迷津。
(一)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说明文考察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考察的词语有三种:
1.阅读材料中常常出现一些科学术语、科学概念需要大家解释它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2.要求能够具体解释一些重要代词,如“这个”、“那些”等所指代的内容;
3.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常常是副词,程度副词或者否定副词等等。
【考察题型】
1. 从原文中择取某一个词,“请谈谈这个词的含义/作用”。
2. 这个词可以不可以删去/替换成另一个词,请说明原因。
【详解】
针对第一种题型,谈谈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我们要针对三种词语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种词语一般在原文中是关键性的词语,或者要求我们对其定义,因为其定义是分散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提取信息,对其归纳总结的作用;或者要求我们针对一个定义,指出指称的具体内容。
第二种词语当上文中已经出现过一个词语,后文为了避免重复而用一个代词来代替,这种情况常常考察你代词指代物是什么。
第三种词语常考察的方式是问你是否可以删除或者去掉,这种词语经常是程度副词,对整个句子有重要的限定作用,一般来说,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会发生改变,甚至完全改变,曲解原意,影响了语言的严密性。
【范例分析】
芝加哥目前拥世界上三座最高的建筑——西尔斯塔,阿莫科塔和约翰??汉考克心。但它们将很快成为“矮子”。去年底,芝加哥一位名叫李??洛林和一位名叫保罗??贝特勒的著名房地产拥有者宣布,他们将在一百零五层高的西尔斯塔附近,建一座一百二十层的摩天大楼从而打破西尔斯塔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最高建筑艺术的代表,“他们要站在我们的建筑上俯视西尔斯塔的塔顶。”
目前,这一高层筑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已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工,预计三年完工,整个工程费用预计达三四亿美元。
该建筑总高为一千九百一十四英尺,尽管它比西尔斯塔高出十五层,但占地面积为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西尔斯塔高一千五百五十二英尺,占面积四百二十万平方英尺,每层的建筑面积为五万平方英尺,将要建筑的这座摩天大楼每层的建筑面积只有六千五百——八千平方英尺。整个建筑呈火箭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租用层次。
1.“芝加哥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中“目前”是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提示:这种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分析有这个词和没有这个词的区别,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来说)
2.“但它们将很成为'矮子”句中“将”说明 。“矮子”是指 。
3.贝特勒的话中两次出现“建筑”。 第一个“建筑”是指 ; 第二个“建筑”是指 。

【参考答案】:1.“目前”表示时间,强调在新楼建成之前只有三座最高的建筑,建成后就会有四座。去掉就不准确。2.不久就会有新的高楼诞生 有更高的大楼超过它们,使它们成为矮子3.建筑事业 建筑物
【深度解析】这三道题都属于对词语的理解的考察,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的前半部分,都是关于第三种词语,即程度副词;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在原文中可以定位,属于某种意义上的“代词”,第三道题就是在于对实词的理解了,只能落实到原文去检验。

(二)理解说明文中的句子
在说明文对句子的考察通常以下面几种方式呈现:
(1)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应该放到文章的哪一个位置?
(2)这个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3)本文或者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4)下面几个选项中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种题目是随机出现的,同学们应该注意每句话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第三种题型,我们已经在主旨篇讲过,如何去原文中寻找中心句。
第二种题型,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在说明文考察不多,如果出现这样的题目,一般来说,这个句子是一个比喻句,作者为了说明一样事物怕表达不清楚,因此用比喻的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实例分析】
问:如何理解“人体就像是一台设置精妙的电脑,大脑就是CPU,如果CPU出现问题,整台电脑都会陷入瘫痪。”
答: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第一步,指出特殊手法)强调了大脑对于人体的重要性(第二步,指出比喻的特殊含义),用比喻的方式使读者的感觉更加直观,帮助理解文意。(第三步,说明好处)。
第四种题型,经常以选择题的情况出现,列出四个句子,让你寻找对原文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如何去做这样的题目呢?分三步走:第一步,到原文定位,从文中找出选项中的每一个句子,逐字逐句去对着看,是否有不同;第二步,找出不同点,如果和原文不同,要看看是什么不同,也许只是两个近义词的区别,那么这样和原文意思就相符,如果有以下几种不同,就要警惕
A.是不是颠倒了逻辑因果? B.是不是夸大或者缩小、提前或者推迟了原文的内容?
C.是不是原文没有给出? D.是不是绝对化了

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严密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因此我们在理解文章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时候,一定要从严密性和准确性去判断。

读懂说明文——主旨篇
初二年级我们开始比较大规模地接触说明文,说明文不仅在我们的课文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同时也在考试中频繁出现,因此,我们要开始学会读懂说明文,怎样才算是读懂了说明文呢,从整体来说,需要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整体结构;从局部来说,我们需要理解说明文的重点词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等。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要进入读懂说明文的第一步——明确文章主旨,如何提取说明文的中心,以帮助我们找准做题的入手点。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科技说明文的阅读答案几乎都是可以从直接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包括文章的主旨。学过说明文的同学们应该知道,什么叫做事物说明文,什么叫做事理说明文。简单地说,说明文可以被分为两种:
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事物,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等。
2.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
尽管我们明确了概念,还是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因为大部分的说明文都是事物和事理相结合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有几个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
1. 判断事物说明文:当文章当中不断出现同样的一个名词(一种事物),每一个段落,或者是相邻的两三个小段都在说明这个事物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的属性,当你读完文章之后,你恍然大悟“(这个事物)是什么”,如我们学过的《活板》,说了活板的历史、制作方式、好处等。读过之后我们明白了“活板是什么”。
2. 判断事理说明文:当文章当中不断出现同样的一个或几个名词(一种事物或几种事物),这种或这些事物身上或之间有某一种现象,文章先告诉你这种现象怎样,然后引导你去解开现象的谜底,告知你现象之后的本质,几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完文章之后,你知道“(这个/这些事物)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如我们学过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文章首先告诉我们沙漠里有一些什么样的奇怪现象,然后引导我们用科学的依据解开谜底,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超级体验】
凭借这个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一篇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要判断这一条,要注意题目给我们的暗示。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题目,判断一下哪些是事物说明文,哪些是事理说明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温室效应》、《松鼠》、《载人宇宙飞船》

【点拨】
根据我们前面的锦囊妙计,其实同学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在标题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试图解释花儿红的原因;《松鼠》、《载人宇宙飞船》都是一种事物,通常事物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要么就是用很科学的方式描述出来的旧的事物,要么就是我们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么《温室效应》也只是一个名词,到底是事物还是事理呢,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温室效应是一种东西吗?还是一种现象,很显然,我们可以轻易得出《温室效应》是事理说明文。

除了判断我们的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之外,我们常常被要求找出文章当中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潜藏在哪里呢?
1)文章的开头。
说明文大部分都是开门见山,开篇点题,通常在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点明了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在大部分的事物说明文中,第一句就提出了说明对象,并且用下定义的方法告诉你,说明对象是什么。如“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这篇文章探讨的是核能,第一句话就指出了文章的中心。
2)文章中的过渡句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事理说明文中,因为事理说明文总是有现象和本质的衔接。常常在文中有过渡句,这个时候过渡句便是全文的中心。
3)文章中议论性的句子
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偶尔在文章中穿插的议论性的句子通常是比较特殊的,这时候,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了,议论性句子极有可能就是全文的中心。
4)在字里行间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文章没有办法找到某一个特定的中心句,那么就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概括,甚至巧妙把原来说得比较间接的句子用直接一点的方式说出来,或者用一个特定的词语来归纳。
如“这段话/本文介绍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原理/发展历史/构造……)”

【超级体验】
用水来切削钢板,问题远比采煤复杂得多。因为薄钢板的极限强度可承受大约700兆帕的压强,将水压增加到如此高的压强时,再好的密封设备也很容易磨损而导致渗漏。为了解决密封问题,科学家们在水中加入了5%的可溶性乳化油,这样既起到润滑作用,又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对密封的高压泵也作了特殊的处理,在双层密封环中注入油液,利用油液在高压下黏性变得很大的特点,保证高压水泵设备的密封性。
其次是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当水从喷管喷出的时候,会立即散开。密集的水柱一散射,不仅降低了水的压力,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进行切削。于是科学家们设法在水中加了一些长链聚合物,如聚乙烯氧化物。水分子依附在这种长链聚合物上使喷嘴射出的水流宛如黏起来的一条长线,在射出很长一段距离内不会散开,并保持着强大的压力。
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由于水流压力大,喷管上喷嘴的强度要高,同时孔径要小,使喷出的水流能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现在高压水枪的喷嘴是用高级硬质合金、蓝宝石、金刚石等材料制成的,其孔径仅有0、05毫米,而且喷孔内壁光滑平整,能承受的水流压力可达1700兆帕。
问:上文中的中心句是?
答:
【解析】很显然,是第一句“用水来切削钢板,问题远比采煤复杂得多。”三段都在陈述为什么用水来切削钢板复杂。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了如何去寻找文章的主旨,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同学们也学到了一些巧妙的判断方法,赶紧去实践一下吧!

回答3: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等11种。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文就是要求说明白一样东西的,要人们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明白你所描述的这个物品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等问题。那么这个你想要说明白的这件物品就叫说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