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起源的中心是什么?

2024-11-19 07:02: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栽培植物的起源》这两部著作。他在《栽培植物起源》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苏联植物育种学家瓦维洛夫,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1923~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8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他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勃基尔的栽培植物起源观

勃基尔在《人的习惯与栽培植物的起源》中系统地考证了植物随着人类的活动、习惯和迁徙而驯化的过程,论证了东半球多种栽培植物的起源,认为瓦维洛夫方法学上主要缺点是“全部证据都取自植物而不问栽培植物的人。”他提出影响驯化和栽培植物起源的一些重要观点,如“驯化由自然产地与新产地之间的差别而引起”。对驯化来说“隔离的价值是绝对重要的”。

达林顿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达林顿利用细胞学方法从染色体分析栽培植物的起源,并根据许多人的意见,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划为9个大区和4个亚区,即西南亚洲;地中海,附欧洲亚区;埃塞俄比亚,附中非亚区;中亚,印度—缅甸;东南亚;中国;墨西哥,附北美(在瓦维洛夫基础上增加的一个中心)及中美亚区;秘鲁,附智利及巴西—巴拉圭亚区。他的划分除了增加欧洲亚区以外,基本上与瓦维洛夫的划分相近。

茹考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

苏联学者茹考夫斯基1970年提出不同作物物种的地理基因小中心达一百余处之多,他认为这种小中心的变异种类对作物育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他还将瓦维洛夫确定的8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所包括的地区范围加以扩大,并增加了4个起源中心,使之能包括所有已发现的栽培植物种类。他称这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这12个大基因中心或多样化变异区域都包括作物的原生起源地和次生起源地。1979年荷兰育种学家泽文在与茹考夫斯基合编的《栽培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中心辞典》中,按12个多样性中心列入167科2297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书中认为在此12个起源中心中,以东亚(中国—缅甸)、近东和中美三区是农业的摇篮,对栽培植物的起源贡献最大。

哈兰的栽培植物起源分类

哈兰认为,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如中东、中国北部和中美地区)发生的驯化与瓦维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而在另一些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和南美—东印度群岛)发生的驯化则与起源中心模式不符。他根据作物驯化中心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

1.土生型。植物在一个地区驯化后,从未扩散到其他地区。如非洲稻、埃塞俄比亚芭蕉等鲜为人知的作物。

2.半土生型。被驯化的植物只在邻近地区扩散,如云南山楂、西藏光核桃等。

3.单一中心。在原产地驯化后迅速传播到广大地区,没有次生中心,如橡胶、咖啡、可可。

4.有次生中心。作物从一个明确的初生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在一个或几个地区形成次生起源中心,如葡萄、桃。

5.无中心。没有明确的起源中心,如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