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没有当过任何国家的殖民地,只是在清末时期,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成了很多国家的租界。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租界去的建筑富有欧洲特色。比较知名的建筑有:
1、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公共租界北浙江路(今闸北浙江北路191号)。
2、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法租界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20号)。
3、上海孙中山故居,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
4、中共一大旧址,法租界望至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5、1924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
6、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公共租界麦特赫司脱路张家花园(今泰兴路郑家巷91号)。
7、上海鲁迅故居,公共租界日本区施高塔路(现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当时的上海仅次於纽约,伦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北区与东区。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扩展资料: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
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和法租界,英国和美国控制上海公共租界、法国控制法租界的时代宣告结束。
1943年,日本人支持的汪精卫政权经过对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8月1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租界
先是英国租界,后来是法国、美国租界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1840年—1854年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6月 英军攻入上海 1842年8月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 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GEORGE BALFOUR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 1844年7月 《中美五口通商贸易章程》(《望厦条约》)签定 1844年10月 《中法五口通商贸易章程》(《黄埔条约》)签定美国及法国获得与英国相似的在华特权。 1845年11月29日 《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确定了第一块租界的范围,计830亩(约553278平方米) 1848年11月 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2820亩(约1879812平方米) 1848年 美国开始在虹口地区购地,造成租界事实 1849年6月 法国建立租界,面积986亩(约657267.6平方米) 1854年7月11日 成立租界行政委员会(EXECUTIVE CMMITTEE),不久更名为市政委员会(MUNICIPAL COUNCIL)中文名为工部局
1857年—1941年
1857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2年 美英租界合并 1862年 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员会”更名为“公董局”(CONSEIL MUNICIPAL),职能与工部局相似 1862年 大英自来火房(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于1865年供气. 1881年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1881年 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开始兼营市内电话业务.1882年由英商德律风公司接办. 1882年 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积扩展至10676亩(约7116621平方米) 1899年 美英租界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并再次扩展到33503亩(约22333099平方米)。 同年 法租界扩展至2135亩(约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扩展至15150亩(约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国向中国政府交还租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此后,在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的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两块。
上海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Shanghai Ying Zujie) 位于今上海市区中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道宫慕久以告示形式,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一带)以南之地,准英国商人租地建屋,后称租界,次年定西界于界路(今河南中路)。道光二十八年英国领事阿礼国与苏松太道麟桂商定将租界扩展为北至苏州河,西至周泾浜与苏州河畔苏宅之间的一条直线(今西藏中路)。面积为2820亩。同治二年(1863年)与上海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上海美租界:
上海美租界(Shanghai Mei Zujie) 位于今市区中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代理领事向苏松太道麟桂要求划虹口一带为美国租界。次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与代理上海道吴健彰口头协定,以苏州河北岸虹口地段为美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美国领事熙华德与苏松太道黄芳议定租界四至:自护界河对岸之点(今西藏北路南端)起沿苏州河至黄浦江,沿杨树浦向北,再作一直线至护界河对岸起点为美国租界地。面积为7856亩。同年与上海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位于上海市卢湾和徐汇两区内。上海法租借由河内直接管理。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 设立: 1849年开辟。 扩张: 1900年小幅扩张。1914年大扩张:法新租界,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的住宅区。 收回: 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