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联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2024-11-19 11:47: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相传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对持不同政见的苏轼很不满,出一难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让苏轼应对,其后便无下文。苏轼真的没有对上来吗?我想,作为被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学士,怎么可能对不上来呢?他是否有意把悬念留给后人,以激励一代一代的学子们在“学”字上很下功夫呢?后来,我的一位诗友曾告诉我,“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的下联有了:“六十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我由衷地对这位对上下联的先生感到敬佩。不过,我不以为这是一个绝前无后的下联。我不甘心,一定要对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下联来。

  我个人认为,要对上这个下联光从文学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个科学测定的数字。我们的祖先古天文学家“伏羲”,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用土圭影子的变化测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5天,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时间十分吻合。伏羲还以圭杆影子的长短点,定出了四节,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后来的完整历法奠定了基础。到“夏朝”,历法已初步完整化,所以阴历又有夏历之称。民间谚语说的“四节八夏”亦从夏兴起,原来“八夏”就是“八风”,是指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风向的变化,在“四节”的基础上,再加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每个节(季)会有不同方向的风,就是八风。

  地球除绕太阳公转外,还要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人们在地球上还发现月亮有规律的运转,月亮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它背着阳光的黑面正对着我们,于是我们就看不到它了,这叫做“朔”;再过十四五天,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又对着我们,这叫做“望”。它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历法上的月是整日数,叫历月,以此和朔望月而区别。

  前面已说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月亮有12个朔望月就算一年。事实上一个朔望月才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12个月等于354天或353天,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少了11个整日还多。这样,不需三年,就必须以13个月计算作为一年。多出一个月叫“闰月”,闰月的年头天数是384天或383天。我们的祖先,以19年安排7个闰月的手段,就和阳历的天数接近吻合了,但依然有两个小时的误差,这就是“今年的皇历明天不能再翻”的结论,因为无论如何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将它搞的一点误差都没有,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现象。

  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呢?这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处理。西汉初期之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即“九月”,这个闰九月叫后九月。随着历法的逐渐精密,闰月的安置也有了新的规定,就是把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直到今天,这种方法还在应用。说到这里,又出来令人费解的词,九月怎么成了一年的末尾呢?这还需要从节气说起。原来上面提到过的古圣贤“伏羲”就曾以太阳照到南回归线的尽头而向北移动的那一刻开始定为“冬至节”。从这天起,开始阳气回升,天交一九。严寒的冬天带来的诸多不便就要得到缓解了,所以民间谚语有“一九一阳升,九九过了冬”的说法。既然是冬至节以后阳气回升,人们的喜悦心情从此兴奋起来,就干脆以冬至节为“春节”,新的一年开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开始了。因为冬至节肯定要在阴历的十一月,远古就把十一月定为“子月”,冬至在子月,交子交子就是交十一月,故以吃饺子为庆祝。现在则把“交子月”演变为“交子时”,从而演变为春节除夕夜吃饺子,同时人们还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古人是这样安排十二地支与月份关系的: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如此说来,子月是第一位,“戌、亥”月为九、十月,就是年尾了。于是把子月定为“开天月”,到周文王时,他也是一位古天文学家,他认为子月虽说开始交一九,阳气回升,但天则是大冷的开始,于是文王将过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丑月”,这时候的南方已有开化迹象出现了,所以将“丑月”叫做“劈地月”。到汉武帝时,他认为丑月仍是十分寒冷时期,又将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寅月”初一为春节,这时一般来说,天已交六九了,这就是“春打六九头”的来历。这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至今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吉庆日。过了元宵节,人们就要开始下地劳动耕做了,所以把“寅月”叫做“生人月”,正月建寅开始了。原来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改变。难怪有:天开于“子”、地劈于“丑”、人生予“寅”之论,这才是“三阳开泰”的真正来历。所谓“三阳开泰”原来是春节改变三次的产物,如以子月为春节,那上面所说的九、十月为年末,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样安排的呢?上面曾说过古人把闰月放在年尾,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安排闰月亦合理起来。原来阴历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正确的说是每个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

  下面以1968年为例说明:雨水 正月二十一 春分 二月二十二 谷雨 三月二十三 小满 四月二十五

  夏至 五月二十六 大暑 六月二十八 处暑 七月三十 白露 闰七月十五 秋分 八月初三

  这里的闰七月中,只有一个白露节,就是没有中气,按19年七闰法没有中气的月置闰就科学化了。

  从1949年起到2020年共91年农历闰月分配情况如下:

  1949年 闰七月
  1974年 闰四月
  1998年 闰五月

  1952年 闰五月
  1976年 闰八月
  2001年 闰四月

  1955年 闰三月
  1979年 闰六月
  2004年 闰二月

  1957年 闰八月
  1982年 闰四月
  2006年 闰七月

  1960年 闰六月
  1984年 闰十月
  2009年 闰五月

  1963年 闰四月
  1987年 闰六月
  2012年 闰四月

  1966年 闰三月
  1990年 闰九月
  2014年 闰九月

  1968年 闰七月
  1993年 闰三月
  2017年 闰六月

  1971年 闰五月
  1995年 闰八月
  2020年 闰四月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闰四、五、六月的年头特别多,闰九、十月的年头就少见了,闰十一、十二、正月的机会没有。原来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楕圆的,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长,最长的一月可达31.45日,故不含中气的机会多,闰月就多。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闰朋的机会就要少,直至没有。

  二十四节气,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一反映,与月亮的运动没什么关系,太阳每年在公历三月二十一日通过春分点,在黄经带上为“零”度,后沿黄经道运行,黄经日逐渐增加,一个回归年就是绕黄经道一圈。二十四节气就是将这一黄经圈分为二十四等分,每等分十五度。太阳光通过每等分的时间相等。所以以公历安排二十四节气变化不大。有两句口诀:“上半年六和二十一、下半年八和二十三”。就是说在公历的上半年,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八日和二十三日。由于地球运转的并不十分均匀,这些日期可能有一两天的出入,所以公历安排节气要方便的多,每年都相差无几,基本上可以重复使用。

  月份

  节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节气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中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注:此表是按阴历闰月安排的,与公历无关。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浮浅的天文知识,才知道原来在阴历的一年里,立两个春,又闰八月,就是保证四季分明。且“冬至”一定要在“十一月”,而夏至又必须在“五月”,不然的话,夏至后要穿棉衣了,冬至过后反而炎热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文章开始说的上联就好对了,是否可以这样对呢?“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四季三冬子午乡,世上重至冬夏”此下联为何用“乡”字和上联的“月”字对仗呢?因为在古经典著作里对冬至和夏至必须在十一月和五月有“二至还乡”之论,也就是说,十一月和五月分别是冬至和夏至的“家乡”,它永远都不能“搬家”,所以,以“子午乡”对“双八月”是工整的。“三冬”是因为历史上将春节改动过三次,且都是在冬季施行的,当然也是为了对仗。再就是以地支“子午”做“十一月和五月”的代称,并不牵强,直到现在历书上还在应用。“重至冬夏”是说两个“至”:冬至和夏至。

  下联总算是对上了,是否贴切,尚须专家们、天文学家们及广大爱好者给予点评,如侥幸合宜,就算让我给蒙对了。

  李聚河 学对 (笔名:敬海)

  2006年6月
  http://www.duilian.cn/bbs/showtopic-16327.aspx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 世上重逢甲子。

  三年闰夏廿五节, 历里重添日月。

  一事二表双见赦, 君臣两边开怀。

  单暑双冬闰腊八, 世上二回寒冬。

  三点零星无久雨,苍穹空哭清明。

  每人两手重十指,情海二次缠绵。

  四书五经吾久读,世上几多论语

  首尾立春润七月,一岁两度春秋!

  两代一脉三文人,苏家满庭诗词

  一个佳人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

  一国两制分四地, 祖国几时共和

  一夫两妻四儿女, 家里永无宁日

  一头两眼看四方, 瞟女人跪搓板

  万年千代几百人,史上独留故事

回答2:

夏署冬寒九重天,万物各在其间

回答3:

一棋二将双八对,盘局几番将军。

回答4:

上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下联:两人一孩独生子,曾经计划生育。(原创首发!)

回答5: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一晕二素独幽幽。诚姜两姓同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