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tiān xià xīng wáng ,pǐ fū yǒu zé)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后来,梁启超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爱国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这八个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激励中华名族奋进的力量。
造句:
1、在动乱中团结,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一群人。
3、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 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
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列女传》。也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意思是国家的兴盛与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成语】匹夫有责
【拼音】pǐ fū yǒu zé
【释义】匹夫:原指普通男性,后来泛指百姓。
成语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成语故事
明末清初,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城破后他牢记继母王氏的教诲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装成商人(坐着马车)游走各地,联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成语示例
1、余深有味其言,匹夫有责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2、韩国也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说法。
现在普遍理解为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但顾炎武原意与之不同原文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这里天下指的是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