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上人物之间用语言化解误会的事例

用语言化解误会
2024-11-19 08:09: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带了大学士纪晓岚在身边。一天,两人走得口干舌燥,纪晓岚看到路边有棵梨树,就摘了一个梨独自吃了起来。
乾隆皇帝很是生气,质问道:''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什么不让呢?''
这时候,纪晓岚才发现自己失礼了,赶忙说:"梨者,离也!微臣奉命伴驾,不敢让梨。”
乾隆皇帝又说:"你不能分给我一口梨吗?"
纪晓岚接着说:"微臣有生之年,都将为皇上效命,决无二志,怎敢与陛下分离(梨)呢?"乾隆皇帝无可奈何,只能咽了咽口水。
2.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纪晓岚不慌不忙回答:“全城人都这样称呼您。您想,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这就是老百姓称您为‘老头子’的缘故。”乾隆皇帝听后开怀大笑,赦免了纪晓岚的死罪。从此,“老头子”的称呼便流传开来,不仅臣可称君,妻可称夫,幼可称长,且毫无半点儿不敬之意。

回答2:

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能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苏格拉底和敌对他的人的故事.一天苏格拉底走到一座独木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是敌对他的人.当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候,敌对他的人很苛刻地对他 说:"我绝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
苏格拉底听了他说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友好地对他说:“我正和你相反. ”那个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只好乖乖地让路了.

回答3:

将相和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右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回答4:

将相和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