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如今这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上,不管是应届毕业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很难找工作的。而且对于35岁以后的研究生,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寻找工作的机会,而每年都有新的血液从各大高校毕业流入人才市场,与他们竞争的人才是很多的,因此他们求职也是会被嫌弃的。
“工作找了两个多月,还是没什么进展,现在的工作真是不好找!”“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听到企业裁员的消息,而且还是大企业,真的是不存在稳定的工作了!”“天天加班累成狗,挣的钱还不够花的,也不敢辞职,害怕辞职后就找不到工作。”这是大多数现任职工的抱怨,他们其中不乏研究生,国外留学生。其实,这些感叹并不是个别人的错觉,而是我国目前整体职场人的生存现状。
曾经“华为腾退35岁以上员工”的消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疯传,引起了人们对中年危机的恐慌。人们惊讶地发现,不管是否是业务需要,各行各业招聘的门槛都出奇地一致:年龄35岁以下。年龄歧视在职场中迅速蔓延开来,让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惶惶不可终日。中年危机泛滥,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整体大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更何况,现在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大街上的研究生更是不胜其数。甚至有传言说,随便抓一堆人来十有八九都是研究生。因此,现在的研究生也不吃香了,更何况35岁的他们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更是难找工作。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讲讲吧。我也是高学历知识分子。
在天草,找工作名堂和套路很多,高学历的找工作套路更多,文科的高学历的找工作套路就更多了。所以单论求职难度(不谈待遇)而言,研究生就业难度可能远远比初中泥瓦工高。
先说找工作地方,你一个硕博,一般不可能是在任何城市都会吃香,通常来说你学校所在城市是最认可你的学校的,出了你母校的这个城市,很可能不少HR对你校名会感到陌生等等。
通常来说,京城有很多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光告公司等等,对于文科生需求量可以说天下舍我其谁,在别的城市没门路混的文科男女,走投无路可以去京城试试,不过就是房租贵,一般的非编制文职工作要求不高的话还是好找的。
上海这城市本地土著不少子女皆已出国,顺便说一句,上海这城市的人口密度是非常高,但好单位不算太多,能容纳高学历就业的主力,一是中心城区写字楼公司,二就是市区边缘和郊区的企业工厂。至于其他,比如说机关呀高校呀等等等,在人数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不过话说回来,理工科尤其是机械、化工、食品、计算机、纺织……专业的在上海很好找job,文科的难度就不小了。郊区的企业也有好单位知名企业,而且在工厂企业你能干到中年毫无问题(高级写字楼里公司就难说了)。
深圳等华南地区比较欢迎软件类等IT人才。
归纳总结来说,当你找工作没“路子”的时候,学校牌子的好坏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很多985211的应届生都不是在社会上的才市去拥挤的(校园招聘解决,既不受气又使用人单位节约了成本)。
大型中型单位因为一次性招聘量大,其实反而好进。小企业格局小,招人瞻前顾后,手心里都捏出汗来了才下决心招聘一个毕业生,所以有时去小单位应聘除非你有熟人,否则是自取其辱(这条适用于从小硕到民工各种人才)。
社会上的单位,60%的招%%聘量并没有通过报纸、网络等发出来,而是内部关系解决了(不少企业甚至外企也如此,从著名高校的辅导员岗,到松江的企业里开叉车的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在一个城市几乎毫无人脉根基,请慎重踏入(除非你貌若天仙或专业稀缺)。从另一个侧面看,你会发现,凡是报纸上招人的要求都是特别刁钻,因为报纸上登GG的手续比较复杂,费用也不低,并不是招聘一般人的首选,这种技术人才实在难找了才会登报招人。
每年都有新的血液从各大高校毕业流入人才市场,与他们竞争的人才是很多的,因此他们求职也是会被嫌弃的,研究生能力不一定比大学生强但是工资比大学生高就以成本来说当然是大学生实用了
因为35岁还没就业的研究生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格性格的缺点或才能方面的缺失。
1.研究生本来就比本科学历高一个档次,所以要求也会高
2.一些企业可能中上层已经形成稳定体系,又觉得研究生学历不应该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