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
尼泊尔不属于印度。
尼泊尔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尼泊尔简介: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简称尼泊尔。南亚山区的内陆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属青藏高原南底),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邻。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边境。全国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850万人。
尼泊尔兰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古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1769年尼泊尔统一,建立沙阿王朝。[1] 十八世纪后期,尼泊尔王国向中国清朝皇帝进贡。2008年5月,尼泊尔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2] 延续近240年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
尼泊尔为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贫困国家之一,国民人口80.6%是印度教徒,其余为佛教徒、穆斯林等。
印度与尼泊尔长期存在着领土争端。在中尼印三国领土交汇处,有一块名为卡拉帕尼(Kalapani)的争议领土,面积约75平方公里,争议区有三个村庄,它们是: Kuti(即Kuthi,位于30°19'N, 80°46'E)、Gunji和Knabe。该争议区正位于中印实控线附近,它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要。 1816年,在战争中惨败的尼泊尔与英属印度签定条约(Sugauli条约),割让领土,约定以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 ,印度境内称Sarda河)为两国边界线的一段。但马哈卡利河的源头究竟是哪条河流,该条约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尼印两国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尔认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坚称Lipu Lekh才是河流的源头,卡拉帕尼的领土争端由此产生。尼泊尔边境问题专家潘特称,1962年,印度在与中国的边境战争中失败,在撤退过程中,印军忽然意识到卡拉帕尼的战略价值,于是突然出兵占领了这块地方,以作为针对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尼印双方另一块争议领土名为苏斯塔(Susta),面积约140平方公里(1万4000公顷)。当初根据条约,英属印度与尼泊尔的边境线中,有一段边界为甘达奇河,但甘达奇河在后来的岁月中改道,而苏斯塔这块领土,也因此被印度视为自己的国土,并出兵加以占领。尽管尼泊尔一直以来对此表示不满,但印度方面始终宣称“甘达奇河现在的走向,才是决定性因素”,并要求尼泊尔方面放弃对苏斯塔的主权要求。为此,不断有大批尼泊尔学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馆前,抗议印方侵占尼泊尔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