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包身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表现在哪

2024-11-14 03:15: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上节课布置了“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用语法和修辞知识) 1、同学们先看课文第三段: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 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 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 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 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 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之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 马桶, 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请问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这一段作为全文开篇的重点场景达到了强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们起床时的慌乱、争 抢让所有读者为之惊诧。这一群像中有几处描写很发人深省, “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 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 已经很迟钝了。 ”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着都是 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 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 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 2.⑴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 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分析: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 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 ,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的生活,实 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只美味可口 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 ,变褒 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以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⑵褒词贬用除了上面这句话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分析: “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 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 ”这句话中的“爱”就是褒词贬用,揭露了带工老板 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 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 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 戒方法……”这句话中的“文明” “合理”都是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 的,而所谓的“文明”和“合理” ,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 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 既然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有褒词贬用,那么就肯定会有贬词褒用,如: “这些在东洋厂 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 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 这里的“饲养”一词,就是贬词褒用,反映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日 益凋敝,再加上地主、商人的层层盘剥,农民生活极为贫困,无力对自己亲生子女给予应有 的抚养的悲惨景况。 另外,文中还有一处提到“饲养”一词,是在第 48 段开首: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 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了。 ”这两处都运用了“饲养”一词, 然而差异极大。前一处,我们已经说过了,是贬词褒用。而后一处的“饲养” ,是带工老板、 纱厂厂主们对待包身工却是发自内心地视她们为机器, 为牛马猪狗, 在这些剥削者看来包身 工从来也不是人,她们只是一些可以榨取出血汗的动物,可以役使的奴隶,手段之残忍,感 情之冷酷, 完全达到一种野蛮的地步。作者巧妙地运用“饲养” 一词,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控诉包身工制度的卑劣。 3.请同学们看第 35 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 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 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 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 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分析: 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 通过反复、 排比等修辞手法, 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 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 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4.现在我们再来看第 49 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 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 体制忠实地服役的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分析: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 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 进步,这同“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 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5.请同学们再看下本文的最后一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 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 些锭子上的冤魂! 分析: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的愿望。同时,向 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当心呻吟着的那 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6.除了以上这些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外,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夸张等 手法。请同学们找找看并进行分析? 分析:在对比中,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 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 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 ;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而 后者,穿的是“拷绸”之类; “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 ,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部 之类的买卖。 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 残 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包身工“脏,乡 下气,土头土脑” ,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是“衣服多 少地整洁一点” ,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作。通过这种对 比,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 在比喻中,除了明喻之外,即墨鸦捕鱼控诉的吃人的包身工制度,用得最多的是借喻。文中 用了“猪猡” “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 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另外,还有用“机器” 借喻包身工,揭露了带工和纱厂老板把包身工看成赚钱工具的罪恶本质。用“罐头”借用日 本纱厂,说明包身工无处可逃的悲惨境地。 修辞手法 对比 比喻 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 排比 课文例子 表达效果 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吃、 形成反差 住、穿 深刻认识 墨鸦捕鱼和包身工 “爱” “文明” “饲养”等 倒数第 2 段 具体可感 认清本质 暗含讽刺 增强批判力量 增强语势 加强感情的抒发 三、课堂小结: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 东西。 往事不堪回首, 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 人性的觉醒、 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 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