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2024-12-01 17:05: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需要做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情况: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2)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
  (3)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者;
  (4)风湿热、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病人,怀疑扁桃体为病灶者;
  (5)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而扁桃体又有慢性炎存在时;
  (6)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若为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历)。
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慢性扁桃体炎病人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手术前每年扁桃体要发作3-6次以上,每次发作要耽误2周的学习或生活,还要应用抗生素,费用高昂。手术后这些情况明显改善。因此,对于需要做扁桃体切除术的病人,还是应该听从医生的劝告,接受手术治疗。
那么,作为耳鼻喉科医生为什么要切除扁桃体?肯定有以上一种或几种情况存在,这些情况扁桃体、腺样体非但已经没有了作用,相反还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多数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讨论是否要切除扁桃体,不会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会随意的让您切除扁桃体,所以教条的认为几岁以前不应切除,或过分强调扁、腺的免疫功能是个很大的误区。其实每个耳鼻咽喉科医生都是这样的观点:“能不切就不切,能晚切就晚切,但是如果必须切,则应该尽早切除”。
其次,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儿童的免疫功能真的是下降了吗?90年代以来,大量的国外、国内的临床基础研究表明,切除扁桃体后免疫功能在近期和远期并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长期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患儿,切除后,免疫指标反而增强。国外太多文献已经指出儿童手术后1月内,其IgA、IgG、IgM均出现显著下降,换句话说,此时的免疫功能下降了。但术后2个月后,IgA首先回升并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后6个月IgG、IgM也逐渐恢复。也就是说在手术后2个月,免疫功能下降并至谷底,以后逐渐回升,到术后6月已经基本达到术前水平。国内很多学者也研究了“童年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后到成年免疫功能的远期变化”,其结论是除了扁桃体切除后咽腔变大,咽炎的发病率略有上升外,其余各项免疫指标和对照组(即正常人)毫无差异,表明扁桃体、腺样体的切除对人体以后的免疫没有大的影响。国内还有学者进一步发现,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及时切除扁桃体,其术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反而比术前有很大的提高,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及时切除的必要性。
我们已经有了结论,即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对儿童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人体咽部有很多淋巴器官,包括扁桃体、腺样体、咽侧索、舌根扁桃体,咽部淋巴滤泡、咽鼓管扁桃体等等,他们在咽部呈环形排列---称为内环,此外还有淋巴外环,均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腺样体只是其中的两个器官,切除后,其他淋巴器官会迅速的代偿增生,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人体是有适应力的,所以在切除扁桃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不会大。
总结一下个人的观点,正常的或生理性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不需要切除,这不需要讨论;而扁桃体脓肿、扁桃体良性肿瘤、扁桃体角化症必须尽早切除,这也不必犹豫。而对于病理性肥大的扁桃体或病灶性扁桃体,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但若无效,应考虑及时手术,不能也不该把这个儿童常见的疾病病固化的对待。

回答2:

 您好,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手术切除扁桃体。慢性的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的,一年发作超过3次或者以上的,或者是并发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生了急性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病人,也可以在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扁桃体一般肥大过于厉害,到2-3度以上,患者也可以没有扁桃体炎。

回答3:

扁桃体炎的手术方法分为剥离法和挤切法两种都需要进行麻醉治疗,因此扁桃体炎手术时首先我们要注意患者麻醉的情况,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都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情况,扁桃体炎手术中我们还要注意出血情况。扁桃体炎术后我们要注意使患者采取侧卧位,局麻患者应将口中分泌物顺口角流出,不要咽下以便观察是否继续有出血。全麻患者未苏醒前应该注意是否有吞咽动作,若有应检查是否有出血的情况术后三小时方可进食,六小时后可用盐水漱口。创口疼痛时颈部可采取冷敷处理。
术后第二天出现创面白膜是正常现象,术后5到7天白膜开始脱落,表皮开始生长。如果白膜呈污灰色应注意是否有感染的可能,可用抗生素及0.5%到1%的双氧水溶液漱口,防止感染加重。当扁桃体炎患者术后应给予冷流质饮食,不喝冰食,多喝冷开水,忌食过咸、过酸、过辣食物,忌食热流质饮食防止伤口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