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研究生?

2024-11-06 23:47: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每一个读研的人,之所以选择读研,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喜欢研究,有些是为了进一步深造,还有一些是跟随大众的脚步,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是出于对就业的迷茫,读研究生可以暂时缓解一下这种压力。

  就我自己而言,本来没有读研的打算,但是到了大四上学期,很多人报名考研,于是就有些心动,为了证明一下自己,再加上当时也的确没什么事可干,从准备考研到考试一共三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心里想的是既然要读研就要上个好学校,所以报名的时候报考了一个本专业相对较好的学校。

  还有另一个原因,哪个学校所在地是我当时男朋友的家乡,抱着为了两个人更好发展的想法,开始了考研之路,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但是因为准备的时间有点短,在加上报名的学校比较盲目,结果是不太让我满意,超出国家线20分,但是离报考的学校也有十多分。

  本来想就此放弃,但是考虑到几个月来的努力完全放弃似乎又不甘心,于是开始了苦逼的调剂之路,在这其中很多人给予了我帮助,最后的结果还算可以,虽然不是那么好的学校,但不至于没学可上,现在回想当初也许有逃避工作的想法,所以选择了读研,再就是当初我那一届是最后一年公费读研,所以就去读了。

  读了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是自己当初要走的职业道路,而且三年中并没有真正好好搞研究,得到的东西也不多,但是在想一下,无论是什么选择都是人生中不同的经历,有了这段经历也是非常充实满足的。

  在我的朋友中也有仅仅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专业而读研,我认识的一个妹子,毕业做老师了两年,但是在这之间一直坚持考研几年,每次都是因为英语受限,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非常好,考了一所很不错的学校,而且就在今年有刚刚考取了南开大学的博士,真的很为她开心和骄傲,如果说她读研的原因,那一定毫不犹豫的是因为爱,对自己的专业的热爱。

  相比于我的读研,我的这位朋友的选择当然就更有价值,所以如果你要想读研,想想自己是否喜欢,或者你所学的专业读研与不读研是否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真能带给你很多收获,又能多一份人生经历,这固然是值得的,再者多听听身边人的建议,将对你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回答2:

  • 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 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 改换专业。如果你的本科选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考研可以带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 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

  • 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 学历情结。因为这个原因选择考研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其中许多人是因为背负着父辈的希望。

回答3:

“您觉得读研究生好吗?”“您觉得找工作好还是读研究生好?”临近新学期,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于是我意识到,又一批迷茫的大四学生要面临选择了。往往,我们随后会针对这个话题聊很长时间,直到最后他(她)觉得自己更加迷茫——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生无法预测。而我也不像电影里的巫婆,手上有个水晶球,能够看到他们(她们)五年、十年后的生活。 “我父母希望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现在就业太难了,起点又低,我想积累更多的资本。” “我们班很多人都选择考研,我又觉得没有理由不试试看。” “我喜欢这个专业,希望知道得更多一点。” “目前的工作状态不好,我希望考研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还有很多别的原因,因人而异。但是每当听到这些理由,我都觉得考研的念头,在他们心里其实就是树林里疯长的小树。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小树蹿越平均高度之后所必须承受的东西,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小树的生命力能持续多久。 实际上,在暑期前后就着手准备考研的学生最多。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从考场走出来,很难熬。一方面,考研的决定几乎让你搭进去所有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同时你还要视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目标学校及专业的难易和兜里的银子决定上辅导班还是单打独斗,幸运的话也许有“研友”相互鼓励,但基本上这种日子就像苦行僧。另一方面,考研根本上是一场毅力战,你常常经受是否推翻决定的煎熬。哥们姐们每次拉你出去胡吃海喝疯玩,你总是盘算“我今天要不要放松一下?”别人搜索就业信息,去应聘了,面试了,签约了,总是刺激你的神经:工作当然有好有差,可至少算一个句号,而你还是问号。复习中,身边的“战友”退缩了,研究生就业越来越不理想了,要考的学校又暴黑幕了,搞不准报考学校的第一手信息心里越来越虚了,偶尔盘算读研的代价发现自己机会成本太大了…… 报名的人数比暑假少了,进考场的人越发少了,能考完最后一科出考场的人更少了,最后收到复试通知和入学通知书的人尚不算最少,但毫无疑问,如期到学校报到、交学费的人算考研大军的最后一个数字了。 入学以后发现,研究生几乎就是个体户了,跟你关系最密切的人就是导师了——你俩关系的“亲密”程度直接决定你的水平。别人基本上与你无关:学校里研究生的管理者就是负责你读研期间各种程序性工作;任课老师与你的关系和大学没有什么两样,因为研究生已经本科化了,运气差的人甚至在同一个老师那里把本科学过的一门课再学一遍;同学之间没有多大关系,都是各忙各的,何况一个是二十郎当岁的毛头小伙另一个或许是十岁小孩子的母亲,有什么可交流的?最后发现不做试验、不查资料、不和导师吃饭的时间,你基本上都在玩游戏、看连续剧,比大学时期还堕落! 回头再说导师。有的导师声名显赫头衔一堆(没办法,中国就是这样,学问做得好往往引来很多行政职务,反之亦然),就是一个字,忙!没时间带研究生,但是研究生数量还很庞大,说起来都是某某的弟子,实际上指导你的都是其手下的年青骨干,所谓“二导”。这种导师一般课题比较多,研究生都是当然的高级打工仔,一方面你得感谢读研期间有机会接触这些课题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你又常常感慨这些经验基本上靠自己摸索。有的导师也不知道怎么取得导师资格的,稀里糊涂就带研究生了,级别虽然到了,资源和水平却没到。一年到头自己都不知道研究点什么东西,只好给学生指点几本书看看了事。读研三年,见导师基本都在过年过节,不是在导师请客的饭桌上,就是在你请导师的饭桌上。还有的导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年轻有为,认真负责,遇到这样的导师当然是福气了,不过你得让老师有个上升的过程,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要老拿人家和大师比。 但是这些情况你报名的时候怎么可能知道呢?最多只能道听途说一点罢了。现在,眨眼之间三年就过去了,回顾过去你或许忙碌,或许空虚,或许后悔,或许……不管怎样,你发现你又遇到一个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考博?研究生就业面比本科生更窄了,因为你读研追加了教育成本所以去有些单位不再划算了;但是你想去的那些单位又因为研究生贬值想要博士了;回头看看,一些本科同学目前占据的职位你硕士毕业都拿不到了……怎么办?考博?本科同学已经事业小成家庭稳定甚至抚育下一代了;高中同学已经工作稳定儿女绕膝了;小学同学已经成了小老板,孩子快上小学了;你还孑然一身,毫无着落;你那同样花白头发的双亲还不能放松下来,怡享天年;你觉得自己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读书无用?每一年,哪一个高校的研究生学院不是招的满满的,尽管一直在扩招?每一年,哪一场招聘会不是招研究生的越来越多,尽管不见得一定要用研究生?每一年,哪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不是真的喜悦,而且你的修养、视野、知识、人生层次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回答4: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真的想搞研究,不过现在这种已经很少了。另一种就比较功力了,要么为了好就业,要么为了转专业,要么为了去大城市,要么为了某些人什么可能都有。

回答5:

考不考看你自己是不是适合有很多人考了之后命运发生了转变也有很多拿了学士出去最终也功成名就不一定就考的要比没考的会混得好学士也不一定会比拿了硕士文凭的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