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裕为什么没有得到元帅军衔

2024-11-15 02:06: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从那时起,人们对这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点就是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备享有这种殊荣的功绩和能力。 从这些风云显赫的人物的履历和当时各自担任的职务,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授衔的决策受 到了几个因素的制约: 一、名额有限; 二、各人当时的职务。 三、各人资历在党内军内的深浅。 四、各人的军事业绩。 五、领袖人物对各人的好恶。 六、军内各个派系的平衡。 55年授元帅的时候,就有个硬标准:在红军时期当过方面军(含)以上的职务或是根据地的创始人;在八路军时期当过师(含)以上的职务;在新四军时期当过军(含)以上的职务;在解放战争时期当过野战军(含)以上的职务.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当年授衔的时候,十大元帅是没有争论的.他们要么是我军的创始人,要么在各个时期都担任了重要职务.栗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立了不少战功是不错的,但是对红军的建设是微不足道的.在新四军时期也就是七个师长之一.授元帅是综合整个革命战争的贡献考虑的,并不是单纯的指解放战争.当年授衔的时候,普遍的只是对十名大将有些争论,主要是认为罗瑞卿和许光达有些高了.有些人不服气,如大将徐海东就当面说同是大将的罗瑞卿授高了.许光达倒有些自知之明,听说中央要给自己授大将,主动写信给中央要求降低一级军衔.至于栗裕主动辞帅,完全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回答2:

粟裕没有获得元帅军衔
其实关键只有一个——粟裕不是当时中共中央军委成员!
什么名额、资历之类的洋洋洒洒一大篇
不客气讲都是扯淡

50年代酝酿军衔制的时候
当时中共中央军委成员是恩来、少奇、小平及后来的10元帅共13人
最早是13元帅方案就是这13人
后来9元帅方案是后来的10人没有陈毅
最终的10元帅大家就都知道了

粟裕不是军委成员,从头到尾没他什么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