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过程的前3小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2h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故CO2的移动方向是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由细胞外移向叶绿体.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分别是6h时、18h时、30h时、42h时.若在12h时突然补充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被还原的C3增加,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下降.
(3)由图可知,36h时植物CO2吸收速率最快,故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h时.前24小时室内CO2浓度基本不变,后24小时室内CO2浓度明显减少,说明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合作用弱,故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由于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实验过程中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将减少,c点的位置将上移.
(5)在其他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植物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组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说明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由细胞外移向叶绿体
(2)4 下降(减少)
(3)36 弱
(4)上移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实验过程中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将减少
(5)未遮光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