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的熔点为0℃,也就是说积雪在0℃或以上才能熔化,而某些高山由于地理位置高,常年气温在0℃以下,所以积雪不能够熔化。
积雪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任何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都伴随着不同规模的积雪波动。大气中 CO2和其他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积雪面积减少,引起永久积雪边缘带的消融和海平面上升。
反之,则积雪面积扩大,甚至导致冰川推进或扩展,季节积雪的年际波动与厄尔尼诺涛动有关,是全球海气关系异常和火山喷发导致温度变化的结果。
新雪可反射太阳短波辐射的85~95%,仅红外部分被表层吸收,热辐射率达0.98~0.99,几乎接近完全黑体。
因此,积雪可形成冷源性下垫面和近地层逆温层结,使近地面气温下降好几度(℃),积雪区与无积雪区之间热状况的显著差异,使中纬度气旋活动加强。
欧亚大陆积雪的波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印度季风活动和中国初夏降水,积雪变化还引起反射率-温度反馈循环:若积雪增加,地表反射率增加,吸收的太阳能量减少,气温降低,降雪量增加;反之,则气温升高,降雪量减少。
晶体的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们将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冰雪的熔点为0℃,也就是说积雪在0℃或以上才能熔化,而某些高山由于地理位置高,常年气温在0℃以下,所以积雪不能够熔化。
温度随海拔升高是降低的,高山上气温低当然不会化雪了
上面太高了,空气很少,温度也很低,所以才能结冰,当然也会会因为太高,而终年不化了。
在标准大气压下,每升高100米的高度,气温要下降0.6摄氏度左右,所以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这样的高度冰雪就不容易融化。这个高度的界线,就叫做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