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蒋清盛
受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弱,形成一些学困生,学困生这一概念首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专家提出,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初中英语学困生在智力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英语学习效果弱,实现不了英语教学目标。对学困生的转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和学困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因材施教,使学困生更快地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最终提高农村初中英语的整体水平。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临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的原因。
家庭因素是导致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外因。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的情况很多,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没有时间和能力指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在无人监管学习的情况下被动学习。
(二)学生的原因。
1.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大多数农村初中生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区,没有英语学习环境,学的是哑巴英语。其次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步比较晚,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才开始学习,即使有的五六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但因为有的小学英语老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使学生学到的英语不标准。最后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英语基础薄弱,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对于发音、词汇、造句等都有一定的困难,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加大,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遇到的困难没有质疑的习惯,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最终造成英语学习困难。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被动听讲,不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也不注重课后的复习,导致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在记忆单词和课文时是死记硬背,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这些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语学习困难。
(三)教师的原因。
很多老师把更多注意力给了优等生,缺乏对学困生的理解和包容,使学困生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此外,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课堂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例如教师讲有关food的名词时,可以让学生把食物带到课堂中,把单词的形、音、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如老师讲关于“weather”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各种天气状况用英语说,再选出代表向全班学生说,这既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比单纯让学生背诵相关单词、词组和语句更有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改善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的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例如对于单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通过领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学生互读等形式,用自己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单词的高涨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既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自信,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加强对其指导,或者组织一些互帮互助小组,从而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缩小学习的差距,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在讲到“friends”时,可以提出“Whats your best friends name? What thing did you once do together?”,这让学生在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就让问题变得特别有意思,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提高。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对学生沟通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完善,从而提出系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了解,了解不同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增强其对英语学习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教师除了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不断探索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更多的鼓励和关心给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给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增强英语学习能力。比如在教授“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