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人读书——此三者缺一不可,这是清朝文学家曾国藩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什么?什么呢?

2024-11-01 08:56: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河伯观海、井底之蛙。

河伯观海比喻人不可自大,骄傲,要知道,就算自己是最大的,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比你更大的。

井底之蛙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原文: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这是出自《古人谈读书》,其他两则为:

(一)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二)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回答2:

这是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里面的课文第三段,这篇课文里面的两个典故是《坐井观天》和《河伯观海》。

一、《坐井观天》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河伯观海》

河伯观海说的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河伯很自大,看见身边的小溪流很满足,很张狂。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大海。

扩展资料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回答3: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的“三有”是读书的要诀。 意思是说:文人读书,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

回答4:

这是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里面的课文第三段,这篇课文里面的两个典故是《坐井观天》和《河伯观海》。

回答5:

原文——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典故——望洋兴叹,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