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呢?

2024-11-22 17:09: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培养分享动机要想让幼儿经常地、自觉地进行分享,就不能只依靠教育者的外部监督力量,这需要幼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分享愿望和动机。而这种动机首先来源于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过程中和分享后所体验的愉快感。家长的任务就在于强化、巩固这种愉快感。

教育者应当在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时给予适当的物质(不是指奖品)或精神上的帮助与鼓励,让幼儿能充分体验到与别人分享的乐趣。

另外,培养分享动机时还需要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让他摆脱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家长可通过分析提问或与之讨论等活动,唤起孩子过去的类似体验(如没有玩具时的“痛苦体验”等),并让他转换到他人的位置(角度)去体验或感受,从而达到情感换位和摆脱自我中心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幼儿才有可能经常地、自觉地从他人角度着想,做到主动分享。

建立分享规则分享规则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建立与保持也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有效的外部强制因素。对孩子之间的争抢玩具,家长的常见对策是“轮流制”,即让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轮流各玩几分钟。这种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处理争端。但长期效应不佳,它使孩子变得爱告状、自我控制力差等,而使家长穷于应付,忙于调停或处理争端甚至亲自监督“有关执行情况”,常常顾此失彼,达不到目的。

较好的办法是家长给孩子建立玩具分享制度,让孩子们根据制度来分享。你可以提倡“先宾后主”制度,让别的小朋友先拿玩具玩,直到他不想玩为止,自己的孩子如果想玩可以把这个意愿告诉正在玩的孩子,但绝不能抢。

当然,这种制度刚开始实施时孩子会觉得很委屈的,“自己家里的玩具怎么应该让别人家的小朋友先玩呢”。但你可以假设你是否也希望别人先把玩具给你玩呢,这样,他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别人分享他的玩具。这时家长再辅以榜样法、评价鼓励法等,则效果更佳。只有建立起这种“先宾后主”的制度,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和相互协商。指导孩子与邻里相处

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像温馨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田,陶冶着孩子的性情,塑造着孩子高尚的人格。但是,如果邻里关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还会造成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以致对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