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意义

2025-04-15 15:50: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本书意在建立一个区别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观。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家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促进这一增长,这些科学研究领域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科学发展模式的,即: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革命科学—新常规科学,而表征每一阶段的核心是“范式”。
范式大体说来就是一个科学家集团所普遍接受的共同信念,一种得到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它包括科学概念、规律、形而上学理论、解题模型、范例、应用及工具等等在内。范式的主体是科学共同体,即在专业方面看法易于趋向一致的某一研究领域科学工作者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学派。具体阐明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形式,指出,范式是科学诞生的标志。范式产生之前的科学只能称作前范式科学,而范式一旦产生,就进入了常规科学。常规科学表征科学共同体在范式指导下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它通过解题难活动,消除反常,借扩充范式应用范围和提高其精确程度而逐步完善范式。常规研究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随研究的深入,反常大量出现,已构成对÷范式的根本威胁,于是危机到来,科学革命开始。科学革命始于危机,发端于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意在创新,要求对旧范式进行理论和观念上调整。调整趋于明显,就标志着科学革命已经发生。科学革命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结构的过程。其主要的实质在于用新范式取替旧范式。因此,科学革命是一场深刻革命,它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一旦新范式产生并立稳脚跟,科学便进入新的常规时期,向前发展。作者还明确指出,科学共同体就是新旧范式之争胜负的仲裁者。范式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各阶段的运动可以转换成科学共同体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各阶段的运动,就是说,可以通过科学活动主体的变化,来揭示科学知识增长的规律。这在整个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里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此外,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观点不同于传统的逻辑经验主义直线积累观 ,还着重分析了理论之间的不同可通约问题,意在强调科学革命的创新意义以及科学家心理特征对科学活动的影响,但作者也因此犯了一个把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创新割裂开来的错误。
本书是研究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它的出版,在西方哲学界、社会科学界乃至科学界都引起了巨大震动,形成一股世界性研究浪潮,开创科学哲学研究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有人把本书列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5本科学哲学著作之一。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