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盛的来历

2025-04-16 10:32: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93;(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93;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93;,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93;。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93;,百姓必须避讳,?#93;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93;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93;,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93;。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93;。?#93;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93;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93;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93;),就改?#93;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93;为盛姓始祖。
  【迁徙分布】
  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盛国;另外一支盛姓系由?#93;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梁国(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其中,东汉时的廷尉盛吉、唐初的葛国公盛彦师、元代的诗人盛彧、明代的画家盛林、清代的实业家盛宣怀等,都是盛姓的杰出代表。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93;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93;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分的资料可资说明。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言盛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盛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盛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如北京,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盛性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二百七十位。盛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两省多此姓,两省盛姓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37%。

回答2:

  1、来源有二:
  一是上古周穆王时有盛国,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盛;
  二是改自爽姓,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
  2、聚集地
  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
  望出汝甫,梁国。
  3、历史名人
  盛彦师——唐朝虞城人。少仕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平王世充,徐园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园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师不从,园朗壮而置之,后得还。以他罪诛。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延棋一一字白沙,江苏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民国2年(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民国4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民国5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民国13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回答3:


一、姓氏来源   
1是上古周穆王时有盛国,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盛;   
2是改自爽姓,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
二、郡望堂号  
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望出汝甫,梁国。
三、历代名人   
盛彦师——唐朝虞城人。少仕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平王世充,徐园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园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师不从,园朗壮而置之,后得还。以他罪诛。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延棋一一字白沙,江苏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民国2年(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民国4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民国5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民国13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 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