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 给父母的一封信800以上

2024-11-20 17:54: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期中考试后 给父母的一封信800字(感恩父母)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有人说:“有一种情,叫亲情,它离幸福最近,且不会破碎,那是一种天长地久的相互渗透,是一种融入彼此生命的温暖。”从小,我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长大,人间的真情滋润着我成长。在你们的关怀下,我数不清我有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这是因为在人生滴滴长河中,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它就是_“妈妈”;这是因为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有一双肩膀最坚实,有一双手最沧桑,它就是_“爸爸”。你们的皱纹深了,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你们的手粗了,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你们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你们的眼花了,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我该拿什么来感谢你们_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育我,你们的爱,道不完,言不尽。
我,作为一个生命。自从呱呱落地那一天起,爱就像阳光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普照着我。妈妈你用甘甜的乳汁一天天把我养大;爸爸你则用宽厚的肩膀将我高高地托起,让我看见外面的世界,像大树一样为我遮风挡雨。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中,给予我最多的是你们,你们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伟大的,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当我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帮助我的人,是你们;当我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哭诉的人,是你们;当我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的人,是你们;当我进步时,会衷心与我分享喜悦的人,是你们。母爱是船,载着我从少年走向成熟;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一个幸福的港湾。妈妈的真情,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爸爸的厚爱,鼓起我远航的风帆。每当面对爸爸深沉的感情,聆听妈妈殷切的期望,我本该学会感谢你们,学会感激你们,但是在很多时候,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我习惯了接受这种爱,渐渐地,我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该对你们说声“谢谢”。
“无私的爱是困境中最迷人的良药。”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我,然而,我又有多少次在当时能真心地感觉到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你们因为我做错事而责怪我时,我总会感到委屈,总会在心里埋怨你们。然而,事过境迁,当我还在为旧事闷闷不乐时,你们那慈祥的笑容又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你们没有把我的错事记住,更不会因为我的错而记恨于我。你们没有因为我的顶撞,没有因为我的埋怨,没有因为我的任性而减少对我的爱,哪怕是一点点。此时,我是多么羞愧,多么无地自容啊!
爸爸妈妈,我要对你说一声“谢谢”,我不知道这声“谢谢”是否来得太迟,我也不知道这一声“谢谢”代表着什么,但是,除了这样,我真的不知道给怎样表达我由衷的感激。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最感恩的人,是爸爸妈妈,是你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爸爸妈妈,你们就像引航的灯,为我在迷茫的大海中指明方向;你们就像默默无闻的石子,让我前进的道路宽敞笔直……作为你们的女儿,我更知道“万事孝为先”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虽然我现在不能用涌泉的力量来报答你们,但我会努力做些滴水的回报。我知道,我也相信,水滴多了就能汇成大河。因为我深知,你们对我的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头,那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永远永远!
看遍了星空,却没有发现哪颗璀星比母亲的容颜更灿烂!
踏遍了土地,却没有发现哪个地方比父亲的肩膀更坚实!
祝你们幸福快乐永驻心田!

回答2:

位家长大家好:
  借这次期中考试,我们准备在11月26日召开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们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作好一些工作,让孩子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学与小学阶段存在的不同
  第一,学科增多。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两科,学生负担轻,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到七科,负担自然加重了。  
  第二,教材难度增加。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以数学为例,中学教材中每一节课安排的信息量较多,重复少,重在讲普遍规律,而不是在某一道题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而不是单一题型、习题的编排。记忆性、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因此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第三,教学速度加快。小学语文、数学内容较少,每周上8-10节课,中学课本内容增多,几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6节课,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上课提问学生次数相应减少。
  在小学阶段学生放松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努力还能赶得上,而中学有几堂课走神,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则可能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掉队。
  第四,课外作业增多、自主学习增多,下午放学时间延长。
  第五,我校每学期举行两次大型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中小学存在以上五大差异,所以中学阶段出现以下三大特点:
  1.成绩与小学相比偏低。如教委规定小学阶段90分以上为优秀,中学80分以上为优秀,小学80分为良好,中学70分为良好。
  2.学生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进度加快,部分反应慢或自觉性较差的同学逐渐掉队,小学阶段从未出现不及格的同学到初中后稍一松劲便会经常出现不及格现象。
  一、学校采取的措施
  1、搞好诊断性测试,每单元一次,查漏补缺。
  2、每次大型考试后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表彰、奖励年级前500名,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初一的听课、评课和集备工作。本学期先后组织了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参加全市赛课比赛和教师说课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4、加强补差力度,对于部分出现掉队的学生,班主任进行谈话,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二、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的习惯,最根本的习惯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两条,一是爱学习的好习惯,二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至少应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练习复习乃至读书、写字、思考、考试等学习环节中(其中先完成家庭作业再玩的良好习惯主要靠家长培养)。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习惯是平日一点一滴养成的性格,人们按一定的规矩行事,天长日久就成为自然,并成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改变的本性。
  因此,我建议您与孩子的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尽量让孩子跟随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控制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大声地看电视或打扑克、搓麻将。
  我们见过不少的不良少年,他们的家庭环境是很差的,久处于这样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你就成为他们的榜样。
  要给孩子留出学习的空间,条件允许可以单设一房间让学生安静的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的地位。
  建议:
  你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你要坐在旁边。或打毛衣,或看报刊杂志都可以,但一定要坐在旁边,以示关心。
  作业做得好,称赞两句。做错了的,督促改正。话不要多,以免引起他烦心,干扰他完成作业的情绪。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不会很长,一年半。
  等到你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你就可以去潇洒了。
  (四)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用期望和赞赏,点燃希望的火种。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代,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危险期,特别自11、12岁开始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期如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青春期的性生理变化、需要家长的及时指导,发现早恋等苗头要妥善处理,特别是女孩子。
  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思想深处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这是教育原则的经验之谈,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效法的金玉良言。
  我们应打破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认为人前谈论孩子优点会遭人讥笑、嘲讽。怕遭人讥笑、嘲讽重要还是孩子的健康成才重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自己孩子的缺点。老师和家长满怀着爱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起 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一所小学中,他煞有介事地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从而找出了18个班,并有意地对人们说,这18班很不错,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后来,老师们十分高兴地接过这些学生的名单,他们内心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老师的感情期望中,这些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觉和自强,内心充满了积极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他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期它班级的学生要高得多。
  这时他对教师说,他当时所谓的发展预测,完全是随意。一个没有根据的预测,竟使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超过了其他学生许多,这

回答3:

这次考试我总的来说发挥的不是很好,爸爸妈妈虽然这次我未能达到你们的期望,但是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进步的,不会辜负你的期望,我认为这次。 有进步。 退步了,原因是

回答4:

重点说说今后该怎样做。

回答5:

可以对父母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