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初唐四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li第二声]泉铭》楷书典范,晚年“欧体”)、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楷书典范)、
褚遂良(自成一家)、
薛稷(书风多得于褚遂良)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颜真卿:颜体,《颜勤礼碑》;(<祭侄文稿>行书)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草书:张旭&怀素(狂张醉素)
张旭《古诗四帖》《肚痛贴》
怀素《自叙帖》
五代两宋
五代
杨凝式:“杨疯子”《韭花帖》《神仙起居帖》《夏热帖》(草书)
宋代四家:(北宋中后)
蔡襄:擅真书及行楷,《洛阳桥碑》《昼锦堂记》(《自书诗卷》行书真品,卷首行楷,后转行草,最后小草)
苏轼:行、楷最为擅长,行书更胜,《黄州寒食诗》
黄庭坚:擅长行、草及楷书,《松风阁诗》《诸上座帖》
米芾(fu二):行书成就最高,《蜀素帖》《苕(tiao二)溪诗帖》
北宋末
宋徽宗 赵佶:行、楷、草皆能,楷书创“瘦金体”
南宋
书法成就不及北宋,较有成就者为: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即之、吴琚(ju一)以及金代王庭筠
元
赵孟頫(fu三):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以楷书和兴书尤为精绝。(小楷《过秦论》《洛神赋》《妙严寺记》)[行书《趵突泉诗》《归来辞去》]
鲜于枢:擅长楷书及行草,草书为佳。[中楷书《老子道德经》][大楷《麻徽君透光古镜歌》][行书《跋王英筠幽竹枯袺槎图》]
元中后,虞集、揭傒斯、柯久思、冯子振、央维祯、康里巎巎(nao二)
明
明初三宋
宋克:工真、行、草及章草,犹章草(学皇象《急就章》)。《》七言绝句
宋璲(sui四):精小篆,传世作品少
宋广:擅长草书,《风人松词》《临帖怀素自叙帖》
台阁体:为宫廷利用的书风,代表:沈度、沈粲
明中
吴门三杰:
祝允明:小楷、狂草
文徵明:真隶行草具长,犹小楷。《真赏斋明》
王宠:小楷(早逝)
明后
陈淳、徐渭
董其昌及其他明末清初书法家
其实魏晋南北朝书法家挺重要的,王羲之就在那里啊。。。挑几个说说
钟繇:正书之祖,《宣誓表》《荐季直表》,早期楷书
索靖:擅章草
陆机;擅行草书
王羲之:重要贡献在行书和楷书。[小楷《乐毅论》][行草书《奉橘》《丧乱》《快雪时晴》][《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王羲之七子,兼精诸体,犹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PS:= =正好在复习中国美术史。。。
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孙过庭。宋: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赵孟頫。明: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王铎、董其昌。诚请采纳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虞世南、怀素
唐代的 颜真卿 柳公权还是很有名的
宋代的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四家
元代好像除了宋末元初的赵孟頫外就没什么了
明代吗就是董其昌还有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
可能还有的不全,也记不得了,上网搜搜啥都有,哈哈
1、唐
初唐四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li第二声]泉铭》楷书典范,晚年“欧体”)、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楷书典范)、
褚遂良(自成一家)、
薛稷(书风多得于褚遂良)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颜真卿:颜体,《颜勤礼碑》;(<祭侄文稿>行书)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草书:张旭&怀素(狂张醉素)
张旭《古诗四帖》《肚痛贴》
怀素《自叙帖》
2、五代两宋
五代
杨凝式:“杨疯子”《韭花帖》《神仙起居帖》《夏热帖》(草书)
宋代四家:(北宋中后)
蔡襄:擅真书及行楷,《洛阳桥碑》《昼锦堂记》(《自书诗卷》行书真品,卷首行楷,后转行草,最后小草)
苏轼:行、楷最为擅长,行书更胜,《黄州寒食诗》
黄庭坚:擅长行、草及楷书,《松风阁诗》《诸上座帖》
米芾(fu二):行书成就最高,《蜀素帖》《苕(tiao二)溪诗帖》
北宋末
宋徽宗 赵佶:行、楷、草皆能,楷书创“瘦金体”
南宋
书法成就不及北宋,较有成就者为: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即之、吴琚(ju一)以及金代王庭筠
3、元
赵孟頫(fu三):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以楷书和兴书尤为精绝。(小楷《过秦论》《洛神赋》《妙严寺记》)[行书《趵突泉诗》《归来辞去》]
鲜于枢:擅长楷书及行草,草书为佳。[中楷书《老子道德经》][大楷《麻徽君透光古镜歌》][行书《跋王英筠幽竹枯袺槎图》]
元中后,虞集、揭傒斯、柯久思、冯子振、央维祯、康里巎巎(nao二)
4、明
明初三宋
宋克:工真、行、草及章草,犹章草(学皇象《急就章》)。
宋璲(sui四):精小篆,传世作品少
宋广:擅长草书,《风人松词》《临帖怀素自叙帖》
台阁体:为宫廷利用的书风,代表:沈度、沈粲
明中
吴门三杰:
祝允明:小楷、狂草
文徵明:真隶行草具长,犹小楷。《真赏斋明》
王宠:小楷(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