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秭,归”,我最初的认知是来源于《易经》,再结合其它一些资料,以及独立填图时,在郭家坝中学墙壁“屈原文化专栏”里看到的介绍,作以说明:
1.
“秭,数亿至万曰秭”。——《说文》”
秭,数也。——《尔雅》。郭璞注:“今以十亿为秭。”
《广韵》:“秭,千亿也。”
《风俗通》:“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
上述便是“秭,归”本意,下面说说“秭归”寓意:
在中国名目众多的字典中,“秭”都只用于地名“秭归县”,是秭归的“特产”。“秭”作何解释,“秭归”为何意,说法不一。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一是《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秭”即“姊”,二者是同音通假字。(这便是郭家坝中学“文化专栏”里的内容。)
二是楚子熊绎封嫡嗣熊挚为“夔子”,居“夔子国”,即今秭归以西到四川奉节一带,为楚的附庸国,后因夔子不祀奉楚的先祖,楚成王熊恽把夔子国灭掉了。“楚人灭夔,以夔子归。”今天的秭归即“子归”之意。
三是与一个传说故事有关,虽不足为凭,但从侧面反映秭归人民自古以来对屈原的怀念之情。相传屈原冤沉汩罗,消息传回家乡后,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天天登上家乡的山顶向南方呼喊:“我哥回——!我哥回——”直喊到喉咙出血,抑郁而终。屈幺姑死后变成一只鸟儿,鸟儿喊叫的声音仍是“我哥回”,人们于是把这种鸟儿叫子规鸟,把屈原的家乡叫“子规”,以纪念屈原和屈幺姑的兄妹深情。后来“子规”渐渐演变成现在的“秭归”。
秭归,人杰地灵,古有美人昭君,才子屈原,现有全国闻名的秭归脐橙,而且秭归县城毗邻世界闻名的三峡大坝。旅游资源有泗溪,链子崖,九畹溪漂流、、、、、、欢迎到秭归一游。秭归人,我自豪。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后归来还乡……因此曰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