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三缸机 凌派推1.5L四缸还加混动 ,够香么?

2025-04-09 01:27: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近年来,不被市场看好的的三缸机又卷土重来,甚至掀起了一波三缸机热潮,在众多的三缸车型里,热度最高的除了英朗和缤越以外,广汽本田的凌派也倍受大家关注,不过迫于市场压力,前两者都相继增加了四缸车型,纯三缸车型只剩凌派了,为了保证市场份额,凌派也向市场妥协了,不仅推出了四缸车型,还使用了第三代本田1.5L i-MMD混合动力系统。
首次搭载1.5L i-MMD混动系统
按照本田的命名规则,这款车将会被称为广汽本田凌派锐·混动,同时第三代本田1.5L i-MMD混合动力系统也是首次应用在中国市场的车型上面。
这套混动系统由一台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高功率双电机、以及E-CVT组成,工作原理与广汽本田雅阁锐·混动一样,具备纯电行驶模式、混合动力行驶模式以及发动机行驶模式等三种行驶模式,同时该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行车路况条件,自动判断电机与发动机的在什么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模式,且三种模式间的无缝自由切换,让整车避免能量浪费的同时达到省油的目的。
四缸混动版的推出令凌派如虎添翼
回到广汽本田凌派这款车型上,历经两代的车型发展。业内并不看好凌派,在它身上也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槽点。对于凌派的槽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车型比例奇怪,一款紧凑型轿车硬是把它做的如同本田雅阁一样,4米7的车长和1米5的车高,导致它的16英寸车轮显得格外的小。此外,它并没有搭载本田思域同款的1.5T发动机,而只是搭载一款市场并不认可的1.0T三缸发动机,动力仅仅是够用的日常使用,并没有其他本田车型冲劲十足的动力体验。
但是,就是这款业内并不看好的车,却成为市场中的一匹黑马,2019年,凌派的全年销量达到154053辆,平均每个月能卖出12000多辆。能获得这样的销量成绩,归功于广汽本田对于中国市场消费者用车痛点的深入了解,对于注重居家经济的购车群体,他们只需要满足外观大气,空间大,价格便宜这三大痛点就够了,而凌派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群最想要的。
虽然比例不太协调的造型不被业内看好,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很大气;其次,本田MM的设计理念同样也运用到了凌派身上,加上领先同级的2730mm轴距,使得凌派的空间不是盖的;最后,凌派的售价区间为9.98-13.98万元,整体低于朗逸、轩逸,卡罗拉等,使得凌派有着较高的性价比。此外,凌派没有搭载思域的1.5T发动机,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选择,凌派面向的人群更多是追求经济实用,对动力上的需求基本不大。所以,凌派推出的混动版本,更符合这款车居家的定位。如果在定价合理的话,这辆车对于凌派整体的销量将会是如虎添翼。
对比丰田混动,凌派优势在哪
混动车型市场,能与广汽本田凌派直接竞争的车型,毫无疑问就是广汽丰田雷凌双擎和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了。
由于是TNGA架构下的产物,雷凌/卡罗拉更多的偏向于运动化,年轻化,丰田两款车型相比较上一代,基本舍弃了部分居家的特性,将侧重点更多的转向车辆的操控性上,而广汽本田凌派锐·混动相较于燃油版车型并无太大改变,还是那个熟悉的居家定位。
空间方面,显然是凌派混动版的强项,无论是车身尺寸,还是车内空间,广汽本田凌派混动版都比车身紧凑的广汽丰田雷凌双擎和一汽卡罗拉双擎更大。大空间意味着更强的舒适性,对于很多只有一台车的家庭来说,非常实用,而这也是凌派混动版的一大竞争优势。
动力方面,作为凌派混动版的最重要变动项目,四缸1.5L自然吸气+i-mmd混动系统是凌派的另一大竞争优势。本田和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都属于行业中最领先的。
但从综合参数来看,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账面数据强于丰田的THS II混合混动系统,在动力性能方面,雷凌/卡罗拉所搭载丰田的1.8L THS II混合动力系统,显然不如本田1.5L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其次,i-MMD混动系统采用动力“切换”机制,电机与发动机何时共同发力、何时电机发力、何时发动机发力为电池充电,都通过PCU动力控制单元执行。而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丰田THS-Ⅱ混动系统,则遵循动力“分配”机制,丰田的混动系统注重发动机与电机的联合参与,并不像本田那样能在电机和发动机间自由切换;最后,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本田也达到了与丰田相当的水平。
所以,本田这套混动系统相比丰田来说,除了带给消费者与丰田相媲美的油耗表现,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独家的动力性能与驾驶乐趣。
最后
混动版车型让那些目前还不太愿意受三缸车型的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首次搭载的1.5L自吸发动机与本田第三代i-MMD混动技术成为改款车型的一大亮点,同时凌派混动依然保持着在空间方面的优势。如果留意本田奥德赛和雅阁的混动版车型,它们的售价其实不会比燃油版贵很多,目前卡罗拉以及雷凌的混动版入门价都在13万以上,如果凌派起步价与他们相当就太不香了。所以,凌派混动版能不能成功,关键就看最后的定价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