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零草序全文翻译

2024-10-27 21:28: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奇零草》 序(清) 姜宸英 注释及翻译
  [作者介绍]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溪人。七十岁始举进士。能诗文,并工书法绘画,七十岁后作小楷精湛,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后因科场案牵连,死于狱中。曾参预《明史》纂修,着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集》等。
  [正文]予得此于定海[ 1] , 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 2] , 凡五、 七言近体若干首[ 3] ,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 4] , 山河失序, 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 5] ,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 6] , 然要以俟之百世, 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予言: “公在行间[ 7] ,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 为逻卒取去[ 8] , 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 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9] 。 ” 公自督师, 未尝受强藩节制[ 10] , 及九江遁还, 渐有掣时, 始邑邑不乐[ 11]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 12] , 实粮其中, 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 有警, 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13] 。既被羁会城[ 14] , 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 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15] 。守卒利其金钱, 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 也[ 16] ,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详。不知君臣父子之性, 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 [ 17] , 疑立《袁粲传》 [ 18] , 齐武帝曰[ 19] : “粲自是宋忠臣, 何为不可? ” 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 20] , 君子讥之[ 21] 。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 22] , 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 [ 23] , 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 宜思引君当道[ 24] 。 臣各为其主, 凡一切胜国语言[ 25] ,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 成传略一卷, 以备敦史之求[ 26] , 犹惧搜访未遍, 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
  [参考译文]我在定海得到这本诗集,名谢大周另外抄一本带回来,总共有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若干首,现今早就散佚了,暂且回忆其大概,为之写下序言收藏起来。
  唉!天地晦暗,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山河颠倒(国家易主),而此时张煌言在一偏僻荒凉的小岛之上死去,还能经常有人说看到他,虽然他在当时因受压制而被埋没,可要等到百年之后,即使想使他被压抑埋没也不可能。客人对我说:“张公真在行伍之间,没有一天不读书,所遗失的诗集近十多种,被巡逻看守的兵卒拿去,有的流落到民间。这个集子是在甲辰年以后,将要解散部队归隐到落迦山之时所作。”张公自己担任督师,未曾受郑成功制约,可从九江战败后,渐受郑控制约束,开始忧郁不乐。他归隐到海南,自己制作了一个棺材放置在寺中,在棺材中间置放粮食,等到粮食将用尽时死去。门口有两只猿猴看守,每有危险的信号,猿猴必定跳跃踟躇,不住地哀鸣。间谍到这里是从后门进入的。张公被羁押到杭州城之后,远近的人,甚至是市井里的屠夫商贩卖饼的人,没有不拿着白纸素绢到张公被关押的地方争着求取诗歌书法作品。看守张公的狱卒认为向张公索要这些作品有利于自己收取钱财,就乐意替这些百姓向张公乞请作品。张公一挥而就,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读来很少不潸然泪下的。惟独士大夫家有人很是畏惧收藏他的作品,认为是不祥之物。却不知君臣父子之本性,根植于人的内心,外现在事业上,倾注在文字上。即使历经世事变迁,也是不可磨灭的。
  历揽前朝,沈约作《宋书》,写《袁粲传》有所犹疑,齐武帝说:“袁粲是宋朝的忠臣,为何不可以呢?”欧阳修不替周韩通作传,君子讥笑这件事。元朝听任湖南为宋朝大臣李芾建立祠堂,明成祖不怪罪收藏方孝孺文章的人,这是帝王盛大的品德。作为臣子的生活在没有禁忌避讳的朝代,应该想着引导国君处事合于事理。臣子各为其主,大凡所有的明代言论,不足以避讳。我想着稍稍整理张公的逸闻逸事,写成一卷传略,以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求取,还是畏惧搜访不全面,将要一天天地散失。可悲啊!
  [注释][ 1] 定海:今浙江定海县。 [ 2] 谢子大周: 谢大周, 生平事迹不详。 钞别本: 另外抄一本。 [ 3] 近体: 近体诗, 指律诗和绝句。 [ 4] 风霾(mái)昼塞: 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 霾, 大风杂尘土而下。 [ 5] “而沉星” 句: 喻张煌言的牺牲。 [ 6] 揜(yǎn) 抑:因受压制而埋没。 [ 7] 行间: 行伍之间。 [ 8] 逻卒: 指巡逻看守的兵卒。 [ 9] “此集” 三句:甲辰,指康熙三年(1664) 。 落迦山: 即普陀山, 在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东海中。 按:甲辰为张煌言就义之年,非解散部伍归隐之年。据《奇零草》 自序, 诗集编于壬寅年(1662) 。 又据吴伟业《张煌言殉节始末》,张煌言归隐于悬屿岛(一作悬岙。在浙江象山县南面海中) ,因乏食, 遣人至普陀告籴, 踪迹始露。 [ 10] 强藩: 这里指郑成功。 [ 11] “及九江遁还” 三句: 顺治十六年(1659) , 郑成功从金门率师北伐, 以张煌言所部为前锋, 连续攻下府、州重镇,直抵金陵城下。张煌言本拟挥师直取九江, 但郑成功在金陵战败, 撤军入海。 张煌言孤军无援, 也战败于安徽铜陵,化装潜返舟山。其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兵势复振。 张煌言遣使劝郑成功再出师北伐, 郑未同意。 “掣肘” 当指此事。 邑邑:忧郁不乐的样子。字通“悒悒” 。 [ 12] 椑(bì) : 最里面的一层棺, 这里即指棺材。 [ 13] “门有两猿” 五句:《张煌言殉节始末》说: “又畜双猿, 以候动静。舟未至二十里, 即猿鸣木杪。 ……旧校某利赏, 以夜半从山后悬藤逾岭而入,执归宁波。 ” 间:间谍。 [ 14] 会城: 省会,这里指杭州。 [ 15] 素: 白色生绢。 [ 16]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被元军所俘,被囚燕京, 作《正气歌》 , 不屈而死。这里指张煌言所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 [ 17] 沈约:南朝梁文学家兼历史学家, 字休文, 历任宋、 齐、 梁。作有《宋书》 一百卷, 今传于世, 为“二十四史” 之一。 [ 18] 《袁粲传》 : 今《宋书》 卷八十九有传。 袁粲, 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 宋时官至中书监、 司徒,命镇石头(今南京)。 萧道成谋代宋自立, 他拟发兵诛道成,事泄被杀。故沈约在齐武帝永明中奉诏撰《宋书》 时是否为袁粲立传有所犹疑。 [ 19] 齐武帝:齐高帝萧道成之子萧赜。 [ 20] “欧阳修” 句: 欧阳修, 宋代著名文学家, 其所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中不为后周的韩通立传。 韩通,周恭帝时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赵匡胤陈桥兵变, 废周自立,韩通欲率军抵抗,被害。 [ 21] 君子讥之: 王茂《野客丛书》所附《野老纪闻》 说: “子瞻(苏轼) 问欧阳公曰: ‘《五代史》可传后也乎? ’ 公曰: ‘修于此窃有善善恶恶之志。 ’ 苏公曰: ‘韩通无传, 恶得为善善恶恶? ’ 公默然。 ” [ 22] 李芾: 字叔章,宋末任湖南安抚使。 元阿里海涯破潭州(今长沙市) ,一族死节。 [ 23] 长陵: 为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因以称成祖。 朱棣原封燕王,驻守北平, 后率军南下, 攻灭建文帝,命方孝孺草诏告天下, 由他继位, 方抗命不作, 被杀。据《明史方孝孺传》 : “永乐(明成祖年号) 中, 藏孝孺文者罪至死。 ” 这里所说相反, 未知何据。 [ 24] 引君当道:《孟子告子下》 : “君子之事君也, 务引其君以当道。 ” 当道: 谓合于事理。 [ 25] 胜国: 被灭亡之国。 这里指明代。 [ 26] 敦史: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
  [文章解说】本文选自《湛园未定稿》 卷二。 《奇零草》是明末张煌言的诗集。 作者在《序》 中说取名“奇零” 之意,一是“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 , 二是“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 兵家有《握奇经》 , 亦作《幄机经》 ,这里谓写于军中之意。作者张煌言, 字玄著, 号苍水, 浙江鄞县人。明崇祯举人。 清兵南下,他屡次举兵抗清, 后因众寡不敌,被迫解散队伍, 隐居海岛,被俘, 不屈死。 《奇零草》 也被列为禁书。在这种背景下, 姜宸英敢于为它作序,还热烈地赞扬了这部诗集的光辉价值,并大胆肯定了张煌言的英雄业绩, 这实在是勇敢的壮举。
  希望LZ采纳。。。。

回答2:

作品原文
  余自舞象[1],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2],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3],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4],[liáo]甲敽干[5],凡从前雕虫之技[6],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7],入典制诰[8],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9],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13],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15],节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20]。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21],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22],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23],长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25],尽同石头书邮[26],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27]。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28],虑河清之难俟[29],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30],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31]。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2]。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33],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34],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35],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36]。宋室既亡[37],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38]。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39],亦云余行间之作也[40]。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1]
全文释义
  我自十五岁以来,就喜欢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了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劝诫我,我于是就放下笔不再写歌了,然而还是偷偷地写诗。等到科举考中之后,我和四面八方的贤士豪杰交友也就更广泛了,来来往往的馈赠答谢,时间长了,写的诗竟然填满了箱子。适逢国家灾难接二连三,我在江东倡导抗清大义,凡是以前一展雕虫小技的诗歌几乎丢失殆尽。从此,不管是外出筹划军队,还是入朝掌管起草诏令,还能够在闲暇之时吟诗作对。到清军渡江南下,长短不一的诗歌和奏章的草稿以及起草的诏令,一切都付与战火之中,这确实是文字的不幸啊!   我从丙戌年就开始在海上飘荡,至今已经十七年了。这期间忧虑国家思念家乡,为处境困窘悲伤,为动荡不安的局势忧愁,无时无事不足以扣动心弦的。有时领兵北伐,意气风发放声高歌,有时避让清军向南征讨,在寂静之时空旷之地,低声吟唱。每当风雨飘摇和波涛震荡之时,这些更加令孤独的臣子怀想旧主,令出行在外的游子想念亲人,难道这些诗篇是什么亡国之音吗?或许寄托了忠贞臣子的哀世之音吧!   丁亥年的春天,我的船在长江中翻了,丙戌年创作的诗歌也随之丢失了。然而搜集残缺不全的诗稿,十篇仅存三四篇。等到辛卯年位于浙江舟山的昌国被攻陷,书箱中的草稿竟然一篇也没有留下。文字多么的不幸,竟然达到这种地步!   接着这以后,我才编辑新旧篇章,渐渐地编成卷册。丙申年,昌国第二次陷落,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我在羊山一带翻船,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七。己亥年,在长江之战中,一同抗清的郑成功也战败了,我因隐秘行走才得以回来,大凡留下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的诗文,全部和石头一起沉入江底,这才知道文字也有遭天灾的厄运啊。   近些年来,我悲叹国难未平,期待乱世平定如同盼望黄河变清一样的困难,想着借助乐歌来代替年谱。于是向亲朋好友索要他们收录的,宾客随从依次抄录的诗歌。我的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的旧作,记载在纸上,共得到若干首。这些也只不过像整锅肉中的一块而已。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   唉!国破家亡之际,我又不合情理地担任将帅,既然不能讨贼复仇,难道却想凭借诗作闻名后世吗?只是杜甫面临天宝之乱,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陶渊明亲身遭逢晋乱,辞官回家,写实作文必定写上晋安帝义煕的年号。他的志向令人悲痛,他的真情的确令人怀念啊。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诗集为什么要取名为《奇零草》呢?这是因为卷册稀稀落落大量散失,已经不是全貌,譬如兵家握奇阵中的余阵,又可以用来说明这些都是我在军旅之间所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