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鸭病毒性肝炎均无治疗和预防作用,一旦雏鸭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应迅速采用抗体疗法,即在发病早期用康复鸭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治疗,每只雏鸭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一般注射一次,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一次。
(1)康复鸭血清制备法
患过鸭病毒性肝炎康复后的商品鸭群,于屠宰时用清洁容器收集血液,静置待血液凝固后,逐渐析出血清,再将血清分装于灭菌的生理盐水瓶内,按每毫升血清加入青霉素粉剂1000国际单位和链霉素1000国际单位,冷藏备用。
(2)高免卵黄液的制备方法
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过2~3次的产蛋鸭或鸡近期产的蛋,去掉蛋清和蛋黄膜,按每个蛋黄加入8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搅拌成匀浆,按上法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即成。置于4~10℃冰箱中冷藏待用。
[剖检变化]可见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胀并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胆汁,脾脏充血,心肌质软。急性病例最初的组织病变为肝细胞大量坏死、出血;慢性型则表现为肝脏的广泛胆管增生,也可见肝实质增生,部分肝细胞发生脂肪性变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异嗜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出血,肾脏毛细血管和静脉腔充满红细胞。电镜下可见到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临床症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短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雏鸭发病初期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嘴触地,废食。不久即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两脚痉挛踢动,向一侧倒,死前头向背部变曲,呈角弓反张状,死后两腿伸直向后张开。急性鸭突然出现神经症状随后死亡。[诊断]鸭发病的日龄一般为7~14日龄,也见于4~20日龄,病鸭出现了鸭病毒性肝炎死亡典型体征(死前及死后呈现角弓反张的姿势),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肿大,有点状或淤斑状出血。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治疗]严格隔离病鸭,死鸭采用无害化处理;鸭舍、设备、用具等全面清洗,然后用2%~5%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全群鸭每日用0.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采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①最常用的方法是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同时加入防止继发感染的长效抗生素药物,根据鸭的体重每只注射0.5~2毫升。
②病鸭肌注辅病速治注射液(黄芪多糖、干扰素),每只0.25~0.5毫升,超越头孢金方(注射用氯唑西林钠),每只0.05克,连用2天。
③黄芪150克,茵陈120克,柴胡、黄芩、黄连、板蓝根、大青叶、双花、连翘、茯苓、枳壳、溪黄草各100克,甘草80克,加水5千克,煮成2千克,药渣再加水3千克,煮成2千克,两次滤渣后药液混合加入红糖1000克,供全群饮服,饮服前停饮水1小时,病重的每只灌服3毫升,每天2次。本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因此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方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青叶、黄芩、黄连清热凉血、解毒,溪黄草、茵陈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健脾,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死亡率高、传播迅速的鸭病(尤其对4-10日龄雏鸭而言),因此一旦鸭群有鸭患上鸭病毒性肝炎,必须隔离病鸭,将健康鸭和病鸭分别治疗。
对于病毒性疾病来说,抗体一直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从近两年的鸭病市场上来看,鸭病毒性肝炎相较于15、16年更为厉害,而且表现出各个地方鸭肝炎症状有所区别。
受限于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本身的特点,可能会遇到使用抗体治疗效果不好情况,这时候你也可以使用下基于基因工程表达的抗体,这类抗体不受毒株型号的限制,可以较为全面的保护鸭群。
2020年了,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领域总有新的东西出现,再过两年,随着鸭肝炎病毒的进一步发展,像这类基因工程表达抗体(如回生元-Y)这类的产品会成为治疗鸭肝炎病毒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