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孩子会表现出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不敢与陌生人接近,对家长有较大的依赖情绪。已经有研究数据指出,出现社交恐惧,已成为影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的常见健康障碍,若想正确引导孩子消除社交恐惧,先要了解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对外界环境存在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当孩子小时,或者是家长工作忙的原因,或者是家长没有注意到,而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自身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而会对陌生的外界环境产生比较强烈的抗拒情绪,他们会不愿意进幼儿园的大门,会讨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种不安全感还会进一步加深其内心的恐惧。
2、孩子自尊心强却缺乏自信心
有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一旦遇到挫折之后,由于没有建立起来强大的自信心,很容易被困难压倒,反而会一蹶不振,在其内心总觉得周围的小朋友们在嘲笑自己,因而产生了惧怕心理,不愿意和他人交往。
3、孩子从小受到家长过度的保护
有的家庭是家长主导型的,家长过于强势,什么事情都已替孩子办妥了,孩子还没有张嘴,家长就知道孩子说什么话,这样的话,孩子就懒得自己张口动手了。凡事交给家长来做,孩子得不到锻炼,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想说话,不想触碰对于自己是陌生的事物,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孩子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现象。
家长也要意识到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就是孩子性格内向,可能会患有社交恐惧,但不等于内向的孩子就一定存在社交恐惧。社交恐惧,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要家长平时注意观察,越早了解孩子的状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正向引导孩子主动融入,也是能够帮助孩子打破社交壁垒,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的。
二、家长掌握这些技巧,巧妙引导孩子主动融入
1、家长多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去
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在孩子放假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孩子的眼界开阔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会提升其心境,打开心扉。家长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妨先从博物馆、图书馆这种较为安静的场所开始,慢慢地过渡到人员较为复杂的闹市、景区。在游玩时,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一些“巧遇”“巧合”,让孩子适应和陌生人接触,适应在陌生环境收放自如。
有的孩子在此时知道怎么做,换了彼处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举一些实际场景的例子,让孩子多接触场景,进而举一反三,慢慢会消除其社交恐惧心理。
3、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行为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社交恐惧心理时,自己不能太过紧张,那样会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以平常心来对待此事,并且做好长期准备。在这一阶段,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主行为,加以适当引导,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对孩子采取强迫的措施,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引导孩子融入集体可以从让孩子学会分享开始,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与零食,这是主动融入集体的好开端。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同时让班主任和老师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建立孩子的自信。
那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人,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融入社交。
家长不必逼迫孩子主动去给别人打招呼,可以先让孩子在比较熟悉,和不排斥的人作为玩,然后再慢慢带到一些不熟悉的场景让他玩,慢慢习惯了之后让他去自己去和陌生人沟通解决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