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还有三本吗?

为什么三本和二本是一回事.
2024-11-21 01:27: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这是《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独立学院的定义。由此可看独立学院既不是完全的民办高校,也不完全是公立院校,既不 姓“民”,也不姓“公”,而是姓“独”,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运行体制的 “新”,他是将公办学校的优势资源与民办资本的运营机制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说来其有三大特征:独立学院与普通公办高校联系十分密切
独立学院的申请者往往是普通公办高校。普通公办高校作为独立学院的 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独立学院申请者 的公办背景和办学声誉,使得独立学院从一开始就比较容易得到政府和社会 的认可,并有较高的办学起点。
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相似,使其较之公办高校有较高的办学效率
一是独立学院的合作者往往是社会力量,这样就使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 实现了多元化,形成了公办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格局,独立学院在性 质与民办高校相似;二是独立学院治理结构与民办高校相似。 独立学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八号文件精神,近年来在我国高校领域诞生的新事物。独立学院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国办院校结合企业资本联合举办、民办大学挂靠改制和国办大学独立兴建这三种方式。

独立学院的招生是通过学院办学所在的省市,根据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实施降低分数的方式进行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将获得获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与学校本部毕业证书不同的是,其毕业证书上加盖的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印章,而学校本部学生的毕业证书只盖有学校校名印章。

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其独立性。独立学院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还按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规定,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在性质上是一所完全独立的院校,与所属的大学关系并不大。

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其完全的民办性,独立学院由于其独立性,其经费来源不是来自国家拨款而是由学院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办大学的方式进行管理。

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其中湖北最多,有近30所,辽宁有22所,湖南15所,河北14所,江西13所等。

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独立学院是在吸收公办、民办两种办学机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办学模式,具有对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使它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增加教育投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些年,人们曾经把独立学院称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国有民营二级学院”、“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新制二级学院”、“独立设置的本科二级学院”等,名称比较混乱,界定也不够清晰。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将“独立学院”界定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下来。
独立学院是在吸收公办、民办两种办学机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它兼具公办高校的规范性和民办高校的灵活性,是公有性质与民营机制的有机结合,体现着公办、民办高等教育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它依托公办高校办学,在师资、管理、教学和品牌等主要“软件”方面可以与母体共享,具有办学起点高、见效快,容易上规模、上层次的优势;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利用“民营”机制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建立起优于公办高校的“硬件”设施,从而实现“软件”与“硬件”的优势互补。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这种“双重优势”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优势,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相比,它们之间既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认真分析独立学院与公办、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异同,是总结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优越性和正确理解这一办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一、独立学院与公办、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异同

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共同之处:(1)与高等院校内部的专业二级学院相同,都是公办高校领导之下的二级学院;(2)原则上设置与母体相同的专业;(3)办学母体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控;(4)可以与母体共享部分教育资源;(5)独立学院颁发办学母体的学位。
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的不同点在于:(1)与办学母体内部的专业二级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由具有法人资格的集团或个人筹措,财务独立核算;(3)拥有独立校区,初创时期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氛围与母体校区有着较大差距;(4)独立招生并颁发自己的学历文凭;(5)由于适当降分录取,生源质量与母体有一定差距;(6)实行按教育成本(或准教育成本)收取学费,学费比母体相同专业要高得多。
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也有相同之处: (1)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办学和投资的主体;(2)有独立的校区办学;(3)独立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4)财务独立核算;(5)有独立的人事聘用、管理权,实行聘任制,对教职员工实行聘约管理;(6)独立颁发学历文凭。
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的不同之处在于:(1)独立学院具有发放办学母体学位的权利,而民办高校则不能;(2)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受办学母体现有专业的限制,而民办高校可以面向市场,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专业;(3)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要比大多数民办高校高得多;(4)独立学院的学费标准高于民办高校;(5)作为公办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在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力量还很薄弱、办学质量不够理想的情况下,独立学院的声望和信誉大大高于民办高校。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不难看出,独立学院与民办高等院校相比,一是克服了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法规不完善所引起的学校产权、教育产业、成本分担等认识上的障碍,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怀疑和争论,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满足了社会和个人对高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克服了民办高校基础投入不足、师资不足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四是依托公办高校(母体)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优良师资,可以实现公办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培养成本;五是作为母体管辖下的二级学院,其精简、高效的民营机制,能够为公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鲜活的教学、管理经验,为母体的发展注入活力,成为公办高校改革和创新的“实验田”。
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首先,独立学院是依靠财政拨款之外的社会资源办学,打破了公办高校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筹资体制,实现了筹资渠道的多样化,既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又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证。其次,独立学院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使用经费,依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设置学科和专业。独立学院通过强调办学特色,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现教育创新的巨大潜力。在人事和分配制度方面,能够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聘约管理,增强教职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在分配中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都有利于实现精简、高效的办学原则,提高办学效益。再次,独立学院在财务和后勤管理方面比公办高校先行一步。由于融入了民间投资,也必然引入了教育成本核算观念及其相应的机制,而公办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勤管理与服务方面,独立学院引进了企业的运作机制,尝试构建社会化的后勤保障体系。最后,独立学院在追求办学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公办高校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的,只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忽视其经济效益。独立学院同样着眼于培养高级人才,但由于企业或私人资本的介入,促使它产生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虽然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但这毕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要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在追求办学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2002年12月28日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的规定,就是对这种“双重办学目的”的理解和承认。

二、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重要影响

独立学院是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自它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促进了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形成。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元化办学体制和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使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虽然许多高校尝试通过社会渠道捐资、筹资的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另外,民办高校整体实力薄弱,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还与公办高校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与公办高校展开平等竞争。独立学院的出现,加快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形成,是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是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自觉调整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其二,增加了全社会的教育投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有了明显增长,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投资渠道单一,开源乏力,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起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机制。独立学院通过按高等教育成本向学生收取学费,使公众认识到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个人、社会团体的责任,从而有助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高等教育,增加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拨款的条件下,改革传统办学体制,借助国家对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广开渠道,充分挖掘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既减轻了国家、政府的负担,又促进了高校的自我发展,增强了办学活力。
其三,适度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选择的愿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严重失衡,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教育经费短缺,高等教育资源缺乏,许多公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而人们选择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余地却很小。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多元化,使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单一的公办高等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个人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而民办高等教育短时间内又无法在硬件、师资、质量、信誉等方面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独立学院的创立,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选择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师资雄厚、设施精良的独立学院,更是以其自主办学的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选择的愿望。
其四,引入了竞争机制,推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传统体制下,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我国采用了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由国家下达,办学经费由政府按计划下拨,教育、教学几乎是标准化的,各高校之间缺乏竞争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公办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构臃肿、冗员庞杂、效率低下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已经成为公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并非财政性拨款,因而在办学方面较其母体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都可以进行创新,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学院以其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的管理体制,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条件。由于必须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因而独立学院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独立学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等,都为公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对母体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其五,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混乱,质量无法保证,以乱收费、滥发文凭而牟取暴利等。独立学院由于母体的强大支持,起点高(本科或以本科层次为主)、信誉好,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必将对民办高校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刺激民办高校的规范发展。
正是由于独立学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它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得有学者认为它“将大学的智力优势和无形资产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我国高校规模扩张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发展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将成为一种很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回答2:

三本和二本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