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运动实践,试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2024-11-08 00:59: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又称非乳酸能系统)

人体运动开始时主要是由磷酸原系统供能,即所有的能量都由ATP和CP供给。这一供能过程十分迅速,而且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

人体肌肉中ATP的含量很少,依靠肌肉内的ATP供能做功只能维持不到1s,需要不停的合成ATP才能满足肌肉长时间收缩的需要;CP是由肌酸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存在于肌浆中,其含量是ATP的数倍,当ATP分解释放能量后,C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放能迅速合成ATP。

2、乳酸能供能系统

当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8~10s)后,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已不能及时提供补充ATP,于是动用肌糖原进行无氧酵解供能,该能量由ADP接受,合成ATP。这一系统供能不需氧,但产生乳酸堆积,乳酸的堆积可导致疲劳。 

人体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最大持续时间约30~40s。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优劣主要与速度耐力有关。

中距离跑主要需要速度耐力,100m、200m跑的后程能力及不少球类运动也需要速度耐力。要发展的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2~3min。这种手段能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能锻炼和提高对血乳酸的耐受力,提高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

3、有氧供能系统

有氧供能是指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体内的糖(葡萄糖及肌糖原)和脂肪被有氧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能量供ADP再合成ATP。

有氧供能能力主要和人体心肺功能有关,有氧供能是耐力素质的基础。长距离跑等耐力项目需要有氧供能系统供能,不少球类运动也需要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主要采用较长时间的中等或较低强度的匀速跑,或较长距离的中速间歇训练等。

扩展资料:

在从事任何一种体育运动时,几乎没有可能是仅属于一种供能系统供能,多数情况下是3个供能系统均参与供能,仅是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各自系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如持续10s以内的最大强度运动几乎完全依靠无氧供能(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乳酸无氧酵解供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运动,以有氧供能占主导地位;而在800m跑中则以乳酸供能为主,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比例相差不大。

回答2:

肩关节的结构特点肩关节(shoulder
joint):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外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加强其稳固性,唯有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部脱出,脱向前下方。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韧带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肩关节解剖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故又叫肩肱关节。因为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为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最常见的是向肩关节的前下脱位,因为肩关节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肩关节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而只有关节囊的前下部没有肌肉、肌腱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因此当上肢外展时,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时,如上肢外展外旋后伸着地,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这时患肩塌陷,失去圆形隆起的轮廓,形成所谓的“方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臂上举180°、内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后伸45°、内旋9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回答3:

反应速度是结合在动作速度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动作速度又和生理基础相结合,通过对生理的基础训练,增强动力的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