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个国家的植树节日期不同,中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邓小平同志提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人们义务参与植树造林的节日。在我国按时间长短分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提高人们对森林的认识,达到爱林护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树造林是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 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
最早是孙中山倡议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后来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1930年定3月9日至15日为造林运动宣传周,并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解放后于1979年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1979年2月,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进环境,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