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或母被判缓刑的,一般而言对子女影响不大。如果子女要参军或者报考公务员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被判处刑事处罚会对子女参军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形,如父母犯重大的刑事犯罪,子女对父母包庇的、子女对父母犯罪的行为不能划清界限的、父母是从事邪教活动的等,子女是无法参军的;
扩展资料:
我国刑法规定了适用缓刑所需要的条件,具体有:
1、罪犯被判处拘役的或是被判处的刑期不超过三年;
2、罪犯的犯罪情节较轻,且确有悔罪的表现的;
其中,罪犯是未成年人或者是孕妇,或者罪犯的年龄在七十五岁以上,法院依法判处犯罪分子拘役或者是期限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应当缓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属于累犯,或者是该罪犯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会对其适用缓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刑
判缓刑对子女有影响。缓刑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法院是可以附加适用缓刑的,需要确定缓刑的考验期。
按照《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父母被判处刑事处罚会对子女参军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形,如父母犯重大的刑事犯罪,子女对父母包庇的、子女对父母犯罪的行为不能划清界限的、父母是从事邪教活动的等,子女是无法参军的。
又如《公务员法》中第二十条的规定,直系亲属犯危害国家罪、严重的职务犯罪等,会影响子女考公务员,但对于这些犯罪是不可能缓刑的。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6条、第77条的规定,一般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以下三种: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典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典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犯之罪和漏判之罪,不受犯罪性质、种类、轻重以及应当判处的刑种、刑期的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征兵网—征兵工作政治审查规定(摘编)
百度百科—缓刑
判缓刑对子女可能会有影响。被判缓刑也是一种刑罚,会留有案底。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不管是违法记录、还是犯罪记录都会伴随当事人终生。 “案底”一般是指有犯罪记录,即有案底,有前科。刑事处罚的记录可以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查询到。判处缓刑的,在司法局也可以查询到。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 上述两样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后,记录才对外提供。不对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违法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生活影响不大,犯罪记录对当事人及子女就会有所影响。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判缓刑对子女是否会产生影响?一起来看看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被判处缓刑后,服刑人员并没有在监狱服刑,而是回到户籍地或常住地归当地司法局、司法所管理,此时被称为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自由人,需要受到司法所的管理,要求完成日定位、周闻声、月见面、季评议,每月按照司法所的要求完成社区劳动和思想汇报,出辖区时必须要向司法所请假,否则被警告三次后会撤销缓刑重回监狱服刑。社区矫正期满后还要转为安置帮教人员,司法所每季度还要去帮教人员家里走访,对子女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至于对于子女的影响可能会有以下几点:
一、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宣告时,需要有家属陪同组成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共同对被矫正对象进行帮助、管理。所以此时子女会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不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如果被其同学知道这种事情,在校园内可能会对子女进行孤立,造成子女性产生自卑心理。
二、子女在未来进入公务员队伍、参军入伍上会被父母牵连。在经过笔试面试之后,都会有一个政审的过程,所谓政审就是对自己直系亲属进行调查,调查有无犯罪记录。如果子女对父母犯罪包庇的、子女对父母犯罪的行为不能划清界限的、父母是从事邪教活动的,是无法通过政审(《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公务员法》)
总而言之,还是劝各位小伙伴健康生活,远离犯罪,一旦犯错被追究刑事处罚,那么对子女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