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下去就分手不要浪费时间
考虑下你们合适吗
好男不跟女斗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浩瀚淼茫的大海,曾被它包罗万象的胸襟与气势所折服。的确,经常看看海,是可以令人忘却烦恼与增长一些智慧的。
《六韬·武韬·顺启篇》太公对文王说:“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成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 仁德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 权力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掉天下。”太公认为具备了这六条,然后才能治理天下,从事。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称船,将军额头能跑马,讲的的是将军与宰相都是心胸开阔令人信服的人。我等虽然不一定非是宰相将军之辈但也没有必要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处处斤斤计较。而作为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更是要求决策者心胸与视野的开阔,方能令人信服。想必没有一个人愿意在一个心胸狭窄的上司底下服务,为他命。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以大胆的行径,使敌人的精壮降兵都变成自己的骁勇死党,在他兵攻破采石矶后,就长驱直入集庆,先破陈兆先,随即就利用他们的降兵,他挑选精壮骁勇的士兵五百人,直接归纳军中,这五百人都感到惊恐不安,朱元璋看到他们的情况后,最后决定采取一定的方法,增加他们的信任。在晚上进入营区解甲就寝,而把自己原来的卫队调开,仅留冯国用一人侍在床前 此后人心大定,士兵们都相信了他的至诚 攻打集庆时,冯国用就率领这五百人,首先冲锋陷阵,在蒋山打败元军,威逼城下,后来各路兵快速推进,一路攻克南京,这五百人都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唐朝的宰相陆蛰有职有权时曾经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蛰被罢相,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私怨,却特意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当了陆蛰的顶头上司,想要借刀杀人,把陆蛰干掉。不想李吉甫不计旧怨,上任伊始就与陆蛰把酒言欢。对此陆蛰深受感动,便积极帮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李吉甫宽待了别人也帮了自己。
宋朝的王安石当宰相时因与苏轼政见不和,便借口将苏轼贬到了荒凉的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轼并不介意,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王安石从宰相位置上下来后,两人得关系反到一天天好起来。苏轼经常给隐居在金陵的王安石写信,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探讨学问,谈得十分投机。苏轼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金陵看望王安石,受到热情得款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轼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轼也满怀深情得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为知心好友。
公元年(建安12年),曹操在打败袁绍之后,准备北伐乌桓和辽东。决策之时,有些将领认为孤军深入,作战不利,反对这次出兵。但曹操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北伐途中,先因道路上有敌军卡守,加之阴雨连绵,泥泞难走,不得不改道,凿山填谷而行。接着又因为断绝水道、粮食,只好杀掉几千匹马充饥,一路上历尽艰险。
到了距乌桓军驻地还有二百里的地方,曹军又突然与敌军相遇,情况十分的危急。曹操亲自到阵前指挥督战,总算化险为夷,取得了胜利。在归来的庆功宴上,曹操突然问到:“出发前是哪些人劝我不要北伐的?”当时劝谏的那些人非常的害怕,纷纷跪下请罪。曹操哈哈大笑,非但不予治罪,反而每人得到重赏。曹操说,这次北伐,差一点全军覆没,侥幸取得胜利的冒险行动只能偶尔为之。其实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曹操行赏确实有独到见解,受赏者无不感叹,旁观者也都非常信服。从此部下献计献策的积极性更高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绍。在袁绍开始发动官渡之战时,田丰等人劝他不可以那样做,他不听,并将田丰投进大牢。田丰又从狱中上书说:“今日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气的袁绍要杀他。在战争的过程中,谋士沮授也根据客观情况指出:“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也。”袁绍听不进去,索性把沮授也投进大牢。
后来果然在官渡之战中失利,此时本应该安抚将士,恢复元气,袁绍却大开杀戒,正如田丰在狱中所料的那样:“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果然没过多久,袁绍就让他自杀。从此袁绍军士寒心,再没有人敢向他提意见了。
曹操对进谏错了的属下犹能包容、奖赏,而袁绍对于料对局势的人却是杀之而后快。两人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熟胜熟败不是在人的素质上已经体验出来了吗?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其所著《菜根谭》有“心宽福厚,量小福薄”的告诫,他说:“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阔坦荡,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长久,事事都能表现出宽宏大肚的气概;浅薄无知的人心胸狭隘,所以福禄微薄而短暂,凡事都表现出目光短小狭隘局促的心态。”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宝玉、黛玉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对于宝玉和宝钗的亲近,孤傲的黛玉自然心生妒忌,把宝钗视为“情敌”、“心腹之患”,每有机总要贬损一番。然而宝钗总是表现的豁然大度,采取巧妙的办法予以化解,一旦发现转机便努力争取和解。
有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说出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几句艳词。这类书在当时属于禁书,像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怎能读禁书、说艳词?好在当时大家都没有听出来,但此事却瞒不了薛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的痛快,借机让黛玉下不了台。
事后,到了背地里,宝钗叫住黛玉,唬她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胡说些什么?”这样先给黛玉一个下马威,让对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黛玉只好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他满脸羞红,不再往下追问。这种适可而止的宽容态度让黛玉觉的很感激。宝钗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让她在这方面谨慎一些才好,以免受柄。这种出自真心的关怀,“说的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以后,宝钗果然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漏一点黛玉失言之事。这种信守诺言的风格,也最终使黛玉改变了对她的成见。黛玉诚恳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是断然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对我那些话。”
此后,宝钗与黛玉达成和解。宝钗对黛玉的关怀更加体贴入微,这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情意。黛玉生病宝钗来探望,当得知黛玉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愿熬燕窝吃时,立即将自己吃的燕窝拿来送给黛玉。当黛玉因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而悲叹时她便又劝慰黛玉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就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决的一定帮你解决。”如此劝慰体贴,使的黛玉感到自己有了一个伴侣、知己,自然更加亲近。
在《红楼梦》里,黛玉因为心胸狭隘,所以多病多灾,凡事不能看开一些,最终因为身体的孱弱而“香消玉损”,就向贾母所说,她是福太薄了。而宝钗却能事事看开一些,与人也和善,所以人缘也好,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最终也是她有一个较好的结局。
《智囊》记载,江阴一带大户望族夏翁,有一次乘船过桥,有人挑着粪从桥上倒入船中,粪溅到夏翁的身上,这人原与夏家是旧相识,仆人们怒不可遏地要按他。夏翁说:“此事是他不知道,他若知道是我怎肯触犯呢?”于是好言遣散了大家。回到家里夏翁翻阅帐本,查出原来这人欠了银子没还夏翁想他是借机挑衅,一求一死于是有意为他减免债务。
长州尤翁是开典当铺的,年底某天忽然听到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居,站柜上的伙计对尤翁说:“他将衣服押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那人仍气势汹汹不肯相让。尤翁从容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令店员找出典物归还了他,那人拿到衣物无话可说,就离开了。当天夜里他竟死在别人家里,他的家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家富贵,想借机敲诈一笔,结果无所获。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够预先知情而容他。尤翁说:“凡是无理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耐,那么灾祸会立到来。”
这里是两个富家因为小事的宽容而免祸的故事。在旧社会,许多过不去年关,而寻短见,往往到有钱的人家,起码可以得到一副棺材,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对旧社会的反抗。夏翁与尤翁都不是那个时代大智大哲之人,然而他们却懂得,待人接物宽容一些,虽然给了别人一些小的便宜,却给自己免下大的祸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夷射。这天晚上,他参加齐王的宴会,感到有些热,就出来在走廊上靠着柱子休息。
一个守卫走向前请求道:
“大人,这酒真香,您能不能赏给我一些呢?”
夷射大怒,骂道:
“你这小小的守卫竟敢向大臣讨酒喝,这是大胆,快滚!”
守卫没有要到酒,反而被骂了一顿,只好掉然离开,心理很气愤。等到夷射走了之后,他悄悄回来,在夷射刚才倚的柱子旁边撒了一泡尿。
第二天早晨,齐王发现了柱子旁边的尿迹,责问守卫:
“谁在这里小便?”
守卫说:
“小人不知。不过昨天晚上看见夷射大人在此站过,并没有旁人在此停留。”
齐王大怒,不由分说将夷射治了罪。
秦穆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心爱的一匹马跑丢了,不久有人报告说在歧山之下被“野人”捉住。穆公知道后,就兴冲冲的到歧山下去找马。没想到在歧山下见到的是一“野人”正在吃煮熟的马肉。原来这野人将它当称美餐了。见到这种场面,穆公虽然心如刀割,可表面上却说出一拒令人意外的话
“吃马肉不喝酒是会伤身体的,快给他们拿一点酒来”。于是派人抬出打桶酒给这些野人助餐。
“大王真是一个好国王”
不难想象又吃又喝的这野人那种高兴劲。
桂阳王刘休范在九江举兵,萧成道暗地消灭了他,而叛军还不知道。准备开往前线,这时候宫中传言休范已在新亭,众士官都感到惶恐不安,诣往报名的确有千数。而等到的却是萧成道。
萧成道随即把诣帖烧掉,蹬上城墙说:“刘休范已经杀了,我就是萧平南,诣帖里的名字已经烧了,望大家不要害怕。”
一年后秦国和晋国打仗。晋国人数很多,一时将秦穆公困在韩原(陕西境内),眼看就要将秦穆公活捉。正在危难之际,忽然从晋军内冲出一股生力军,把晋军打得七零八落,使秦穆公得救。待解围后,穆公才知道这支生力军不是秦国的正规部队,他们就是一年前的那野人。这人当年因得到秦穆公的恩赐,念念不忘他的好处,一听到穆公有难就过来解围的。
《东周列国志》记载了晋文公以其大度免祸的故事:晋文公刚刚当上国君。晋怀公的旧臣吕省、却至等旧臣企图放火焚烧宫室。这个阴谋被晋文公的仇人寺人披知道了,寺人披处于个人目的去见晋文公。晋文公因此有了准备,粉碎了吕省、却至的阴谋。
但是,吕、却的党羽甚多,吕、却被杀后,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谣言,危害晋国安全。晋文公因此很头痛。有一个名叫头顺的小吏求见。此人是文公的仇人,他对文公说,任用他这个大罪人,百姓就会说他不念旧恶,人心也就安定了。晋文公听从了他的话,便拖言巡城,用头顺驾车。吕省、却至的党羽见头顺也被文公录用,也就放心了,流言也平息了,晋国也获得了安宁。
在现代管理中,员工“跳槽”是管理者很头痛的事。有一些员工很会运用其聪明才智,对、对老板大算特算,让其成为自己的垫脚石和凌云梯,羽翼一丰,立即飞去,有的管理者对“跳槽”痛恨不已,咬牙切齿,想出种种办法留住员工,不让其走掉,一定要再用几年,使自己的培训费用收回来,才让其走人。
柯文昌是全球知名跨国——美国惠普在台北分的总经理。他对员工的“跳槽”却是宽以待之,甚至还礼送“跳槽”的员工。他说:“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家要走,强留也不会安心。再说电脑业本来流动率就高,当初选进来的不见的就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说,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外面去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
高层经理吴传成想离开惠普,这对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柯文昌听此事,一夜未睡,脑海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设身处地地为吴传成着想,认为惠普虽是美国的跨国,毕竟吴传成工作十年,业绩出色,但最多只能做到高层经理,不能再往上升迁,他要走,情有可原。
后来,吴传成递辞职信的时候,柯文昌爽快地答应了,并语重深长地说:“树挪死,人挪活,你很有潜力,在别处发展可能更有前途,再说,我们还是兄弟,以后免不了要互相帮忙的。”
后来,人事部经理陈逸民也到别处谋求发展去了。柯文昌都爽快的答应了。
宽以待人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虽然走了一部分人,但在这种宽容精神的吸引下,一大批先进人才慕名而来,弥补了因为“跳槽”而带来的损失。
正是在这种宽容精神的带动下,惠普的实力依然雄劲,并且不断壮大,年增长率在30%以上,比HP跨国的22%的增长率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