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性框架是指构件或结构屈服以后,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超过弹性极限的结构(或构件甚至材料)变形越大,直至发生破坏,延性越好。如果超过弹性极限后立即发生破坏,则延性较差,称为脆性。延性比一般用来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抗震结构大多处于塑性状态,在中等地震作用下耗能较大。
扩展资料
构件的延性性能通常是由塑性铰发生时构件的极限变形与构件变形的比值来衡量的。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屈服变形定义为钢筋屈服时的变形,极限变形一般定义为承载力降低10%-20%时的变形。
受拉钢筋屈服后进入塑性状态,构件刚度降低。随着变形量的快速增加,构件承载力略有增加。当承载力开始下降时,达到极限状态。
当结构的最大承载力为80%~90%时,结构的延性通常由结构顶点的位移决定。测量了结构顶点位移与塑性铰起点结构顶点位移的比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性结构
为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构造措施。
比如箍筋加密,通长配筋,避免短柱,避免局部刚度过大等。
即从概念上达到强剪弱弯,抢注若两,强节点弱构件
延性框架可以理解为:框架能维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的结构。一般相对于框架柱来说框架梁比较容易实现较高的延性比。在延性框架的设计原则里,需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框架延高度不宜突变,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