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是一个标准系列,其中又分为不同的子标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上面是兼容的意思,即兼容802.11的b,g,n几个标准。
相关802.11标准的详细内容如下:
802.11全家族
*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频段)。
*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 IEEE 802.11n,2008年上半年通过正式标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
* IEEE 802.11k,2008年,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 IEEE 802.11r,2008年,快速基础服务转移,主要是用来解决客户端在不同无线网络AP间切换时的延迟问题。
* IEEE 802.11s, 2007年9月.拓扑发现、路径选择与转发、信道定位、安全、流量管理和网络管理。网状网络带来一些新的术语。
* IEEE 802.11w,2009年,针对802.11管理帧的保护。
* IEEE 802.11y,2008年,针对美国3650–3700 MHz 的规定。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802.11是一个标准系列,其中又分为不同的子标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上面是兼容的意思,即兼容802.11的b,g,n几个标准。
为了让WLAN技术能够被广为接受和使用,确保各厂商生产的设备都能具有兼容性与稳定性,标准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WLAN标准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最早的规格IEEE 802.11在1997年推出,在1999年9月又推出了IEEE 802.11a和IEEE 802.1。
802.11a要比802.11b更具有速度优势,但由于成本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802.11b仍为目前无线网络的主流标准,但802.11b仍存在传输速度较慢的问题,802.11g应运而生。
802.11g是802.11b的后继者,其同样使用2.4GHz频段,802.11b使用了DSSS(直接序列扩频)或CCK(补码键控调制),而802.11g则使用和802.11a相同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使其传输速率是b的5倍,也就是54Mbps。
802.11g和802.11b两种标准可以相互兼容使用,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802.11g的设备在802.11b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只能使用802.11b标准,其数据速率只能达到11Mbps。